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企业家动态
  特稿丨朱宏任: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把握”  
   
  发布时间: 24-04-19 11:02:03am    文章来源: 《企业家》 杂志  
         
 

 文丨朱宏任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企业工作,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为此,企业要更好把握新时期的宏观经济态势和产业政策取向。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图片

朱宏任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把握百年变局下的确定性

 

企业要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准确把握大势,与国家的政策取向同频共振,不断注入新动力,筑牢企业基本盘,稳步前行。

01

大变局下企业已进入不确定性凸显的新阶段

中国企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体现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国际战略格局加速演变,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不均衡,军备竞争加剧,新科技快速发展,裹挟着世界向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宁的方向演进。

必须看到,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全球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接连不断出现巨大挑战,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变幻不定的VUCA时代,即以不稳定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模糊性(Ambiguous)为特征的时代。

02

国际环境依然复杂,经济形势有望趋稳

2023年,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全球性危机频发,大国地缘政治对抗趋于白热化,国际战略形势呈现“变、乱、快”的特征,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企业要知晓并应对这种大调整、大分化、大重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1%,认为中国经济、美国经济、亚洲经济都处在稳定复苏中,2024年世界经济有望“软着陆”。
ChatGPT 横空出世,大数据模型的优势已经显现,近期引起广泛关注的Sora ,如何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广大企业正拭目以待。

03

全年增长目标实现

2023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上恢复向好的态势,GDP全年同比增长5.2%,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基本符合政府预期目标。 

04

新时期中国经济需要克服困难,应对挑战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05

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起来看,我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习近平总书记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概括为“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这“五个必须”,就是我们做好今年和今后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和工作方针。这五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条是统领。

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2024年中国企业要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全力做好自己的事。

 

把握统筹全局下的系统性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

01

把握统筹全局下的系统性

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系统性把握统筹全局,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02

着力稳增长,支撑经济发展

第一,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聚焦增长。落实落细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二是突出重点。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三是多措并举。扩大需求,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化产融合作,持续开展“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行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四是掌握动态。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好预研预判和政策储备。

第二,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是保安全。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二是补短板。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实施“一链一策”,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三是锻长板。聚焦稀土、光伏、新能源汽车、5G等优势产业链,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强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装备技术。五是用合力。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第三,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是攻关突破。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推进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二是主体发力。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三是优化布局。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布局,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四是营造环境。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和运用,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第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完善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政策措施,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二是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完善产业生态,增强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名片。三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四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新赛道。五是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作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

第五,着力促融合,突出智能绿色。一是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二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三是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四是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推动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五是推动产业园区和集群整体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把握复杂道路下的方向性

 

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力量。从企业和企业家视角看,“弘扬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和企业家群体了解未来、把握未来、决胜未来的制胜法宝,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则为中国企业迈步新征程提供了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定位。

01

深刻理解弘扬企业家精神

2017年9月,中央出台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对激发与保护优秀企业家精神提出了要求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提出了“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等五点希望,丰富和拓展了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2021年,中央宣传部把企业家精神列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要在民营经济中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在新时期面对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任务,全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需要众多的具有开拓精神,能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爱国敬业的企业领导人、带头人,他们是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关键少数”和特殊人才。

02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2年2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 《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指导意见》 明确提出,需要建设一批以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为特征,体现国家实力、彰显国家形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国务院国资委遴选基础条件较好、主营业务突出、竞争优势明显的28家中央企业,组织开展了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工作,实施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同时从全国申报国资企业中优选200家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开展创建工作。一批民营企业,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把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世界一流企业建设迈出全新步伐。

03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打造新型工业化生力军的重要举措。专精特新,就是专注专长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管理为王,特色鲜明优质优品,新颖求变创新为魂。

专精特新企业的特质之一是长期专注特定领域,管理力求精益精准,产品在细分领域有着更高的适配度,以创新为灵魂,因此可以比一般中小企业有更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随着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增多,带动作用增大,势必有效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抗击风险的能力。
实践表明,以专精特新带动企业发展,将推动企业找准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形成企业通过供给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动的良性循环,切实增强发展活力、耐力和竞争力。
图片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事实说明,在加快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既要有世界一流的大企业做支撑,更要有以专精特新为引领的中小企业做基础;既要有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更要有具备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群体带领企业共同努力。

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迈向世界一流企业,少不了全社会的支持与企业自身的努力。从外部环境看,期待更加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更加便捷的要素获取,更加通畅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从企业自身情况看,有待创新力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把控力进一步加大,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抗危机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

 

把握未来机遇下的领先性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之后,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领域的热词,形成了各界关注、学习的热点。
对于企业和企业家来说,必须把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以集聚企业发展新动能,把握未来机遇下的领先性。

01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做出了清晰概括,“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中国工业企业连续14年推动中国站上世界制造业规模第一的位置。要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我们唯有咬定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围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突出创新不放松,加快补短板、加力固底板、加强锻长板。

02

突出新质生产力的新标志

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充分认识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是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它是由生产要素投入之外的促成经济增长因素带来的,而这正是当前企业需要清醒把握、倾力为之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更加重视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以管理创新激发企业自身潜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步伐,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带动经济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以及科学家精神、工程师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不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大力弘扬,以形成鼓励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精益求精、持续奋进的良好氛围,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活力。

03

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支撑

从传统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其内涵有三个突出的变化:一是劳动者。新质生产力的劳动者是能够充分掌握现代技术、操作开发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要培育一大批懂科技、懂管理、懂资本、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才。二是劳动资料。劳动资料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现代化生产工具是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三是劳动对象。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对象,包括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和新劳动对象等。三者的优化组合将带动生产力大幅跃升,如大数据模型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形成新质生产力爆发的重要支撑。

04

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格局

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低碳节能技术改造,加快服务型制造发展,全面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数字赋能。二是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三是积极培育建设未来产业。企业要依据国家政策导向、技术把控能力和自身配置资源的条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相关技术。

05

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定要遵循其内在规律与实践要求,从系统观念出发谋划和解决全面问题,统筹抓好各项工作。切忌只考虑上新项目,不顾能力所及、环境影响和长远发展。要既强调“面”上发力,注重抓全面系统整体推进,又强调“点”上突破,注重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领带动新质生产力整体推进。

当前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从单纯扩大规模、抢占风口转向产业链供应链补强,不具韧性和安全的项目不能上马。企业要从自身情况出发,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梳理,以避免一旦出现国内国际偶然因素、突发事件和不利影响带来的冲击时,不被轻易堵链、阻链、掉链甚至断链。要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合力攻关,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

 

把握绿色发展下的持续性


01

能源行业坚持绿色发展步伐加快

2023年,包括煤炭企业在内的能源行业保发展、促转型,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能源稳供能力稳步增强。二是能源绿色转型步伐加快。2023年新增能源生产总量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超过40%。三是能源低碳技术跨入先进行列。煤矿智能化建设、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我国新能源发电技术处在世界第一梯队,为全球贡献了7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四是能源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产运需有效联动的市场机制更加完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明显好转。

02

能源行业面对艰巨挑战转型不易

一是煤炭刚性需求加大能源转型压力。二是节能降碳任务艰巨加大能源转型挑战。三是资源要素制约加大能源转型难度。

03

能源行业确保持续发展坚定不移

一是先立后破,全力抓好能源增产保供。二是创新引领,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三是加快转型,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供给。四是需求带动,加快推动消费侧节能降碳。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