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企业家参考
  专题丨新精益生产的“指数效应”——访三一重起事业部总经理蒋庆彬  
   
  发布时间: 24-02-02 05:13:45pm    文章来源: 《企业家》 杂志  
         
 

 文丨韦敏

曾在注重精益生产的知名日资企业做过高管,又在全球重工行业“灯塔工厂”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担任过智能改造方案设计负责人的蒋庆彬,结合数字化等技术提出了新精益生产概念。
围绕新精益生产这一话题,现任三一重起事业部总经理的蒋庆彬向《企业家》杂志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与感悟。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图片

蒋庆彬

三一重起事业部总经理

 

01

视频技术让管理层更好地践行“三现”主义

《企业家》:三一重工拥有两座全球重工行业“灯塔工厂”,一座是三一桩机,一座是长沙的18号工厂。您曾是长沙18号工厂智能改造方案的设计负责人。您提出了新精益生产概念,并认为“灯塔工厂”是推行新精益生产的指路明灯。请问,什么是新精益生产?

蒋庆彬:新精益生产就是以传统精益生产思想为基础,加上新的技术手段,两者相互融合。传统精益生产来自风靡全球的TPS(丰田生产体系),它涉及如何通过提质、降本、提升效率等方法消除各种精益浪费。我一直认为,传统的精益生产方式在效率、质量提升和成本控制方面带来的效能提升是个位数的。但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新技术手段的运用,精益管理效能的提升是十位数,甚至是百位数的,或者说是指数级的突破。比如通过这个大屏幕,就能直观、清晰地看到现场的情况,进而大幅提升现场管理效能。
我们讲的“三现”(现场、现物、现实)主义来自日本,日企要求管理者必须亲临现场,因为现场可以反映真实情况。但企业在人员、精力方面肯定是有限的,而且管理者职位越高,亲临现场的时间越有限。以前,我作为事业部总经理一个星期只能到现场一两次,每次约半小时。而且即便到了现场,看到的情况也很有限,仅是我在现场那个时间段的情况。但有了新的技术手段,比如给我们工厂的每一个工位都装上摄像头(相当于装上了一对眼睛)后,我每天都可以通过视频清楚地了解现场情况。即便我没有时间前往某个现场,也可以随时通过大屏,想看哪就看哪儿。我们事业部有两个工厂,一个在湖南宁乡工业园,一个在浙江湖州工业园,两者根本不在一起,如果没有视频技术,我想到湖州工厂去就要出差,但现在我可以随时通过视频了解具体情况。
另外,视频还能够留痕、回放,即便我在某个时候没有时间看视频,但只要在一个月内,都可以看到我想看的工位曾经发生了什么事情。比如某个工位发生了质量问题或者安全事故,要追溯其中原因,可以通过回放进行判断,而且可以实现16倍速度回放。
图片
△智能制造升级是推行新精益生产的重要抓手。图为三一重起事业部智能制造生产线。
这不仅是现场管理效率的提升,还能够变现,比如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等。以前的质量隐患很多,现在则越来越少。以前我们的起重机对欧美市场是“留白”的,根本原因就是对方对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当时的我们对产品质量不够自信,但在短短的几年内,我们的质量大幅提升,可比肩国外一线品牌,现在我们的国际订单充足,而且增长非常快。这得益于视频技术带来的改善,它使我们践行“三现”主义的效率大幅提升,最后体现到经营指标上,比如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都得到提升。

02

新精益生产带来的效能提升是全方位的

《企业家》:新精益生产如何赋能精益研发、精益营销、精益供应?

蒋庆彬:先从研发说起。我是学焊接专业的,以前要想做好焊接,解决焊接变形的问题是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为此,我们要分析某个工件在焊接过程中会出现多大的变形量、如何控制变形等。那时我们是根据钢材厚度、材质,焊缝的位置、大小,焊条融化速度等,判断产品变形方向、变形量等情况,靠的是经验积累,或者师傅的传承,或者通过试错摸索。试错摸索时,我们基本上是用7台焊机做试制,以验证焊接过程中变形的位置、变形量等,然后再反变形等。现在,研发端采用模拟仿真的数字化手段,只需要把关键参数输入电脑,它就能迅速精准地告诉我们,焊接变形量是多大、位置在哪里等信息。解决焊接干涉影响组装的问题也是一样,以前是用现物试错,现在应用了模拟仿真,我们可以在电脑中先行组装一遍,通过数字化手段把一些问题在事前解决。
营销方面,我们开发了LTC系统,该系统可对从销售线索到销售回款的全流程进行管理。它具有对用户进行画像的功能,比如用户尚未付给我们的货款是多少,用户的资产情况、经营状况如何,甚至可通过采集后台数据,对用户进行资信和经营状况的多维度调查。更具体地说,可通过后台掌握我们的产品在用户处的开机情况,它在哪个位置、开机率多高,用户跟哪些甲方进行合作等,这样我们就能判断出用户的经营状况,从而进行精准营销。比如,如果用户连续多月开工率超过70%,且用户的甲方也有实力,即便用户回款暂时有问题,我们也比较容易判断能否收到回款,以及用户是否还需要我们的产品。如果对方开工率很高,可能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就主动联系,而且可以给用户一定的授信额度,甚至可以在利润空间上做出一定让步,而对信用度不好的用户,我们要么选择不卖,要么提高产品的首付标准与产品价格。
通过LTC系统还能提高生产计划准确率。生产计划准确率不高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共性难题。以前我们预测下个月或下下个月的订单量,准确率最低时只有40%,造成了巨大的精益浪费。还有就是本来有库存,但也有可能因为对市场预测不准造成缺货,因为产品产出的数量并不是销售的数量,造成资源的错配,于是我们要不停地用大量的库存覆盖市场。比如,下个月销售1000台产品,可能要生产2000台覆盖市场。精益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库存是万恶之源”,解决它也是精益生产的最大难题。它会造成大量的库存资金占用,更主要的是造成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的浪费。
有了数字化手段后,我们建立了一个销售模型,通过对一些真实发生的历史数据不断进行模拟,就能得出未来销售的大致走向,这叫利用历史数据为未来赋能。比如,根据某个地区的开工量、哪个机型最繁忙,精准预测订单走势。通过不停地修正该模型,现在我们的计划准确率约为78%。这样我们就可以做到JIT生产(准时化生产)、准时化供货。计划准确率的提升,自然会使成本大幅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供应链方面,因我方计划准确率提高了,供应商的计划准确率也随之提高,供应商发货的及时性与我方生产的准时性也达成匹配。另外,只要我们的产品计划出来了,供方把它的生产信息上传到我们的信息系统,我们就能看出产品的在制状态、加工状态、供货进度及何时到货等信息。我们也会把一些好的数字化手段和经验,如焊接在线检测系统、通过视频践行“三现”主义的经验,复制给供应商。
《企业家》:新精益生产还带来了哪些可以量化的效果?
蒋庆彬:长沙18号“灯塔工厂”智能制造升级后,实现产能翻一番的同时,厂房面积和生产周期都压缩了一半,人员也大幅减少。18号厂房在智能制造升级前有1570人,我被调离时已精简到670人。
企业如果将数字化技术用得好,大幅降低成本并不难。以前采用传统精益手段降成本,一年能降4%~5%已很不错了。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降幅可达到10%~20%,甚至是断崖式下降。投入大量新技术后,人被机器、系统,甚至车辆代替了。当然我讲的新技术不限于数字技术,还包括其他技术,比如工程机械用高强度钢板以前进口要3万多块钱一吨,三一重工成功研制这种钢板后,每吨只有8000~9000元。

03

工厂数字化升级要以业务部门为主

《企业家》:新精益生产是一个很好的概念,但只有想法没有方法是做不好新精益生产的。三一推行新精益生产的经验很宝贵,你们是如何开展新精益生产的?

蒋庆彬:我认为有几点经验可以分享。第一,推进新精益生产或者数字化变革,一定要以业务部门为主,而不是以IT部门为主,这是最重要的。以前进行数字化升级或者采用某项新技术,普遍做法是让IT部门来主导,但IT部门的作用仅仅是把业务部门的思想和需求变为现实,它输出的只是语言工具。数字化的真正使用方一定是业务部门,因为业务部门深知自己的痛点在哪儿,所以让业务部门指导IT部门,才能说清自己的需求,才能真正解决业务部门的痛点。然后,要让业务部门与IT部门相结合,这样IT部门就会了解业务的痛点在哪儿,才可能知道如何用数字化的手段、新的技术解决痛点。
第二,对工厂的数字化升级而言,要把IT部门建在业务部门,而不是让两者分开。为什么?如果要真正解决工厂中的一些痛点,IT员工一定要熟悉业务,这是第一要务。仅靠业务部门跟IT员工谈需求是不够的,IT员工一定要深入了解业务。我们建“灯塔工厂”时,都是把IT部门直接搬到现场与制造和工艺人员一起办公,这样IT人员就能在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交流中提前了解业务的需求、痛点,从而更加精准地应对问题点,否则IT做出来的系统一定不是业务部门需要的。
第三,不能建好IT系统就撤销数字化部门,因为工厂的数字化升级是持续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精益生产持续改善的精髓所在。
《企业家》:不论技术怎么进步,精益生产的一些原则、理念都不会过时。您曾在知名的日资企业做过高管,而日企是注重精益管理的。您的老东家在精益管理方面有什么特点?
蒋庆彬:第一,他们做事非常认真,执行力强,制定的流程也比较健全。第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好。比如他们分析问题时,会采用“5W分析法”,这有利于找到问题的真因。我们容易把现象当成问题的原因所在,比如焊缝开裂仅仅是一个现象,但它为什么开裂、“人机料法环”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一步步追问下去才能够找到真正的原因或根本原因。他们在分析“人机料法环”的时候,还会利用“鱼刺图”的方法,而不是单刀直入、主观臆断,它促使你分析问题的时候逐一排查,这样能做到全面分析不漏项,最后筛选出产生问题的真正原因。可以说,查真因的指导思想,再加上“鱼刺图”的手段,是他们抓精益生产的精髓所在。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