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六年第五期  
   
  发布时间: 16-10-31 04:03:18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一六年第5  总第144

五个“突然”当心脑出血

脑出血多发生在40岁-70岁的人群中,其中50岁以上者发病率最高。脑出血起病较急,但半数以上患者在发病前几天或前几小时,都有一些早期信号,医学上称为“中风先兆”。一旦高血压病患者出现这些先兆症状,就预示着脑出血即将发生。这时如能及时鉴别,送往医院争分夺秒进行治疗,就可以控制疾病发展,避免严重后果。

火箭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牛俊英总结道,可以从以下五个先兆症状来排查脑出血,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1.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吐字困难或含糊不清,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些征兆表示血压有波动,或脑功能障碍,是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兆。

2.突然感到全身疲乏、麻木、无力,活动不便,出虚汗,低热,胸闷,走路不稳或突然跌倒,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

3.突然感到头晕,周围景物出现旋转,站立不稳甚至晕倒在地。头痛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这些表现可以短暂地出现一次,也可以反复出现或逐渐加重。

4.突然感到眼部不适,瞳孔异常(不等大),常引起颅内压增高,有时还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这种表现可以是暂时性视物模糊,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也可导致失明。

5.突然意识出现障碍,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可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

牛俊英教授提醒,40岁以上的人应该积极预防脑出血,以防意外发生。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加以预防。

1.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以清淡为宜,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

3.严禁吸烟酗酒,吸烟能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对高血压更有害,并能引起血管痉挛。长期大量饮酒也会促使动脉硬化,甚至血管破裂。

4.保持大便畅通,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5.注意季节变化,防寒避暑,适当增减衣物。高温对机体有一定影响,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

6.蹲下、弯腰及卧床、起身或改变体位时,动作必须缓慢,可用头低位及眼睛向下方式渐渐起身,切勿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生命时报》2016.09.13 莫鹏

降压降糖 不宜“激进”

血压、血糖等相关健康指标,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专家表示,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而言,降糖、降压不宜“激进”,否则得不偿失。

全天血糖值7-9之间比较适宜

人体正常血糖值为空腹在3.9-6.1之间,糖化值小于6%。有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每升高1%,心血管病风险便升高18%。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应降至正常值,才能避免并发症的出现。但事实并非如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袁戈恒解释,正常值由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确定,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并发症增加。“根据国外对降糖水平和药物使用的研究,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并发症的发生随之下降,但患者死亡率上升。”

另外,随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接近正常值,同时限于目前常用的降糖手段,患者会出现体重增加、低血糖发生率提高等,将血糖降至正常值反而得不偿失,尤其是老年人,而低血糖风险完全可能抵消降糖产生的益处。

同时,在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病变方面,强化治疗(即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和常规治疗并没有明显差别。

袁戈恒建议,早期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降糖,能够实现降低总体死亡率和大血管事件的效果。而对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降糖目标就不宜太“积极”,降糖手段不宜太“过激”。数据显示,多种药物共同使用及大剂量的胰岛素使用,对于年龄较大、病程较长且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可能会增加死亡率。

对儿童和孕妇应强调综合管理,老年人控糖更需谨慎。为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风险,患者存在降血糖的实际需求,但降低的程度,需要平衡体重、低血糖风险等因素,达到最佳控制水平。总体来看,大多数患者全天血糖在7-9之间是适宜的。

降血压 不同患者区别对待 

去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公布的一项研究引发巨大关注。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控制目标应该比现有指南标准更低,140毫米汞柱不应该是高血压控制目标,为了减少中风和死亡,应将收缩压控制在120毫米汞柱之内。而我国相关指南建议,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

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医师赵威表示,这一结果需谨慎看待,研究入选人群均经过了筛选,强化治疗带来的健康益处更多在心衰的发生率降低,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国际上对于血压控制的水平,一直存在争议。就目前的证据而言,尚不能将120/80毫米汞柱确定为降压目标,更不能简单推广至所有的高血压患者。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陈伟伟曾表示,根据目前国内指南,控制目标应的140/9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以进一步降低”。但这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并非越低越好。通常来说,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水平不适合降到60毫米汞柱以下,甚至个别患者在70毫米汞柱以下就可能会出现心绞痛。                                    

    《新京报2016.10.18 张秀兰

老人感冒小心发展成肺炎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随着天气渐冷,人体的免疫力也在逐渐降低,各种病菌容易侵袭人体,容易患上头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老人体质弱、免疫能力差,因为感冒发展成肺炎的患者较为普遍,以前就有过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要格外预防感冒,因为较常人而言,这部分人发生肺炎等并发症的概率要高很多。

肺炎是一种秋冬季节多发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和病毒感染肺部引起,初期表现为发热、咳嗽、胸闷气急等,和感冒的症状并无出入。由于肺炎初期症状类似于感冒,很多人会当作感冒来处理,如果肺炎加重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引起肺不张、胀胸、胀气胸、脑炎等并发症,如肺炎发展成重症肺炎,最终可能呼吸衰竭,导致死亡。老年人肺炎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是威胁老年人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及时发现老年人肺炎,并及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肺炎与感冒的区别在于发烧时间的长短。感冒一般是短期发烧,而肺炎维持时间可能长达1个星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老人或慢性病患者患肺炎的早期反应并不典型,没有发烧症状,到了晚期病程的进展却很快,甚至可能导致生命危险。这部分人如果咳嗽、多痰、发烧35天仍不退烧,出现憋气、气喘症状越来越重,或者感冒1周至10天后仍不好转,就要引起高度重视,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拍胸片、查白细胞、做痰培养等,看看是否患有肺炎。

空气质量欠佳、昼夜温差较大,加上老年人免疫力和抵御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痛、浑身酸痛、咳嗽等,偶有发热,一般经2-3天后,症状逐渐减轻以至完全恢复健康,整个过程在5-7天左右。感冒的病变主要在上呼吸道,如果病变得不到控制而向下呼吸道蔓延,就会出现咳脓痰、黄痰,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症状,如果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气短或胸痛,则要考虑是否已患上肺炎。感冒和肺炎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期患感冒的老年人如果处理不及时也会发展成为肺炎。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可以是原先引起感冒的病毒,也可能是继发的细菌,所以感冒后3-4天症状非但不好转,还出现体温继续升高不降、咳嗽加剧,并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甚至出现脸色青紫,就要想到是否转为气管炎。当感冒7天后,症状仍没有缓解,而且有加重的趋势,很可能已经转化为肺炎,此时应该及时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治疗。

感冒后健康的成人即使不用药不进行治疗,一般一周左右也能够自愈,不过对于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的人,可千万不能大意,要注意观察其的症状和精神状态,以免普通的感冒演变成肺炎。如果不幸感染肺炎,早期能够及时发现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治疗,迅速恢复和痊愈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10.17 汪郡

脑中风后康复是终生的

我国脑卒中病人中,约有450万人不同程度地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致残率高达75%。每个脑中风患者的抢救都非常不容易,被抢救回来的患者如果在出院后,自行停药、血压血脂控制不好、康复依从性差,极易导致再次发病,一旦复发治疗难度会更大,甚至是偏瘫、死亡,即便是再次抢救成功,生存质量也会大不如前。

采用药物严格控制各种脑中风危险因素,并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脑中风再发,需用各种康复手段,从早期到恢复期,从住院到社区再到家庭,争取各项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最大限度恢复到患病前的水平,既要对偏瘫的肢体积极展开康复,又要兼顾患者的精神、心理、认知症状,因为40%-70%的脑中风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抑郁、性格改变等精神问题,如果不及时察觉和干预,不仅严重影响康复效果,也会明显降低患者及家属的生存质量。康复原则和先后秩序是:

先重后轻 优先康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功能,如行走、抬手、点头、吞咽、大小便控制等。

先易后难 优先康复容易康复的,如大关节肌力的恢复相对较为容易,而语言与吞咽障碍的康复则相对较为困难,而且更加费时费力。

先粗后细 优先康复粗大的功能障碍,如肩关节、髋关节的肌力带动整个上肢或下肢,训练起来也较容易,而手指的精细动作相对较难,也需要较长时间恢复。

先近后远 优先恢复近端关节的肌力,然后再重点恢复远端关节的肌力。

先质后量 优先考虑康复训练的质量,然后再逐步要求数量,先学会走得好,再练习走得快。切不可急于求成,在没有重新学习到正确的行走姿势时就自行加大训练力度,导致错误步态形成,一遇到障碍物或者一失去平衡就很容易摔倒。

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基本稳定的脑中风患者,如果残留有偏瘫、言语和吞咽障碍、情绪低落、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甚至精神症状,首先要改善其营养状况,及时发现、早期药物干预患者的精神心理和认知症状,同时让患者在床上做力所能及的主动康复运动(如桥式运动、握手、缩肛练习等);等到患者体力恢复到一定的程度后,再优先恢复坐、站、床上独立翻身、移动、吞咽等功能;再开始训练下肢行走和上肢持物的功能;最后才循序渐进地训练各种精细动作,直到能够生活基本或完全自理,精神心理状态及认知水平恢复正常。一般来说,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比吞咽、言语、智能要快,前者往往在脑中风后6个月基本定型,后几项功能障碍的康复则更加费时费力,通常需要数月到数年,甚至终身康复。切忌在脑中风1年后,身体功能有了改善,就不再坚持进行锻炼,那样已经恢复的功能往往就会退步。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10.10 刘雅贤

如何成为“超级老人”

中国老年学学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截至2014年6月,全国健在的百岁老人有58789人,年龄最大的128岁。老有所健、幸福老年,活到百岁生活仍能自理,成为这样的“超级老人”,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超级老人”基因很强大

人口学中认定,60岁-69岁为低龄老人,70岁-79岁为中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老人。而科学家发现,有一群特殊的老年人,拥有比真实年龄更为年轻的记忆和思维能力,老当益壮,被称为“超级老人”。

2007年,认知上的“超级老人”首次在美国西北学范伯格医-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认知神经病学和阿尔茨海默症疾病中心被科学家们识别来。20151月的《神经系统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者的最新研究文章。科学家首次指出,“超级老人”的脑和普通老年人大脑的具体差别在于,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记忆力不衰退。

中国科-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对我国长寿老人的基因进行研究后现,长寿老人拥有一种DNA甲基化模式,可能通过抑制衰老相关疾病易感基因的表达,延缓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中风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病的发生,促进长寿性状的产生。也就是说,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很关键。

不老的秘密也关乎后天

长寿是由先天基因和后天条件共同决定的,基因取决于我们的父母,但自身的生活习惯对寿命也有很大影响。

2015年,中科院长期从事环境与健康研究的专家绘制出一幅中国长寿地图,反映各地区的长寿指数(长寿指数是9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千分比)。排名前10位的大多集中在南方,其中,海南排名第一,其次是上海、广东、广西。百岁老人多聚集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南沿海、川渝和中原五个地区,有区域聚集性。这提示我们,长寿与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

长寿老人往往有以下几大特征:

睡眠好 百岁以上老人平均睡眠时间为9.6小时,80-99岁老人睡眠时间8.33小时,而60-79岁老人睡眠时间只有7.64小时。

患病少 老人患病及住院的高发年龄在60-79岁,度过了这一时期的老人由于较好地适应了年龄变化带来的不适,患病次数减少,百岁老人平均两年患病不到一次。

想得开 一半以上的长寿老人即使遇到困境,也总能想得开。

食清淡 90%的长寿老人每天食用蔬菜。

人缘好 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弗里德曼和莱斯利·马经过二十年的研究,总结了一些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列出“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排行第一的是人际关系。常与朋友小聚适度饮酒者,比滴酒不沾者更长寿。

爱运动 百岁老人的一大共同点就是爱运动。法国勃艮第大学的研究人员罗穆亚尔德·赖珀斯和同事对19位百岁老人在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上的60次表现进行统计发现,英国百岁老人福杰·辛格在2011年参加了多伦多马拉松,以8小时11分的成绩完成比赛,与世界纪录2小时2分57秒相比只慢了6个多小时。1915年出生的美国人唐纳德·佩尔曼在2015年的百米成绩是26.99秒,和博尔特9.58秒的世界纪录相比,平均速度只慢了17.41秒。

    《北京日报》 2016.10.09 庞杰伟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