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当前位置:健康知识文摘
  二O一六年第三期  
   
  发布时间: 16-06-29 01:47:13pm     
         
 

  健康知识文摘

中国企业联合会老干部处                 一六年第3  总第142

糖尿病前期五信号

只有抓住一些蛛丝马迹,才能及早对糖尿病进行检查以及治疗。那么什么症状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糖尿病信号呢

吃饱就困 偶尔的一次不必担心,但如果经常这样,则可能是身体报警,表明现在的饮食结构有缺陷,如饮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饮料、食物等简单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这可导致血糖突然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得胰岛素受体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细胞停止接收葡萄糖,导致过量的葡萄糖堆积在血液里。与此同时,胰腺则“努力”产生更多的胰岛素。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人体器官负担过重,得不到休息,出现昏昏欲睡、体力透支等感觉。长此以往,将发生慢性胰岛素抵抗。因此,建议大家选择更复杂一些的碳水化合物作为主食,如大麦、燕麦、藜麦、小麦、糙米等全谷食物,各种新鲜蔬果,这些食物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消化,使血糖平稳上升。此外,饭后不应该立即坐在沙发上,而要适当活动,如洗碗或拖地等,可帮助身体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刚刚摄入的葡萄糖,避免患上糖尿病。

垃圾食品上瘾 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难受,表明你已经上瘾了。当人体摄取含大量糖、盐和脂肪的食物时,消化道会分泌出内生性大麻碱,这种物质刺激人们的进食中枢,就会让人感到饥饿,有暴饮暴食的冲动。此类食物进入体内消化速度快,容易导致血糖紊乱,长期食用会增加糖尿病风险。所以不妨在休闲时喝杯酸奶或吃点水果来取代这些垃圾食品

体重超标 超重的定义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10%-20%,若超过20%,那就是肥了。肥胖是产生2型糖尿病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糖尿病前期患者都有体重超标,特别是单纯减少热量摄入后,体依然不减的人,更应提高惕。体内过多的脂肪将使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当身体产生胰岛素抵抗时,人就容易患上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大腹便便 有些人腰腹过胖,细胳膊细腿大肚子,又腹型肥胖、向心型肥胖或内型肥胖,这种人脂肪主要沉在腹部的皮下及腹腔内脏。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0厘米,即为腹型肥胖。腹型肥胖者易发生胰岛素抵抗,这与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受体相对减少、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腹便便者内脏脂肪储蓄过多,会造成脂肪过剩,在饭后本应用于储存脂肪的地方就没有了,从而使脂肪溢向血液,引起高脂血症。另外,内脏肥胖还会加快动脉硬化的进程,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同时增加高血压、心脏病、脑卒中等危险,这些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血压偏高 临床上许多高血压患者都伴有糖尿病,而较多糖尿病患者也伴有高血压,两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显示,病史超过6年的高血压患者,约有四成会患上糖尿病。

如果发现自己出现了如上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尽早对糖尿病进行筛查以及治疗。

                                                 生命时》2016.05.20 李亚蓉

怎样才能控制哮喘不发作

不只是过敏原吸入可以引起哮喘,很多物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刺激气道引起哮喘急性发作,如气压变化、湿度变化,夏季哮喘也容易发作。哮喘是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严重威胁人们健康,但是只要规范化治疗和管理,80%的病人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哮喘是慢性病,慢性炎症持续存在于疾病整个过程,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和管理,如过敏原防护,遵医嘱合理使用激素,每天做肺功能监测和记录等,否则这种慢性炎症会导致呼吸道结构的破坏,造成永久性肺功能损害。没有被控制的哮喘,无论平常症状轻还是重,由哮喘急性发作引起死亡的患者概率是相同的。因此,无论有没有症状,哮喘患者均需要长期持续地使用控制药物治疗。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手段或药物可以根治哮喘,只有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长期坚持使用控制药物,绝大多数哮喘才可以控制不发作。

哮喘虽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但与引起肺炎的细菌感染完全不一样,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而吸入糖皮激素是哮喘治疗的最基本药物。哮喘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要用合适的控制药物持续治疗以维持哮喘控制状态,预防急性发作。糖皮质激素是一种强效的抗炎药物,可以抑制引起哮喘气道炎症的所有环节。急性发作严重时需要静脉使用或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尽快控制气道炎症,缓解症状。平时可长期规范吸入糖皮质激素,控制气道炎症,预防哮喘急性发作,避免因为急性发作而需要应用全身激素,减少激素可能带来的全身副作用。

规范治疗后,一些症状会很快消退,但不代表气道慢性炎症已经被完全抑制住了,通常还要坚持治疗3个月左右,才能通过评价考虑减量,然后用最少的控制药物维持治疗1年以上,仍维持哮喘控制状态时才可以考虑停药。

为避免哮喘急性发作或出现危及生命的发作,提前应用抗炎药物糖皮激素吸入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有些患者在接触大量过敏原时仍会出现急性发作,所以患者在出行时应随身备有哮喘急救药物,即快速起效的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或吸入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的复方制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一旦出现症状迅速喷沙丁胺醇2-4吸,如果症状不缓解,2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2-4吸,总共不超过20吸,或者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2吸,总量不超过8吸。用上述药物同时应尽快脱离过敏环境,如果症状不缓解或患者喘息发作时出现端坐位,大汗、心率增快、意识障碍等要及时就医。

即使没有明显哮喘症状时,其慢性气道炎症仍是持续存在的,患者需要客观评估自己的哮喘控制状况,不要低估自己的病情。当反复(多次)出现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等症状,且这些症状在夜间和早晨时更重,尤其只有咳嗽或胸闷等症状时,就需要主动到正规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6.06 李崇心

骨关节炎运动疗法被忽视了

运动锻炼是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石,但却长期未得到医生和患者的重视,我国也没有一部骨关节炎运动锻炼的指南。近日,国内外骨关节炎防治专家齐聚北京,研讨了骨关节炎运动锻炼指南制订方案。

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尤其危害老年人健康,是中老年人群最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骨关节炎患病人群庞大,据估计我国患病人数超过1亿。因此,提升骨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功能是骨关节炎防治的关键,意义重大。

运动疗法的重要性长期被忽视 骨关节炎的传统治疗方案是药物和手术,但实际上,多数骨关节炎患者并不需要服药,需要手术的更是少数。而有一种治疗长期被我们所忽视,那就是运动治疗。在各大骨关节炎权威指南和共识中,运动锻炼都被当作骨关节炎治疗的“基石”来进行推荐。但目前在我国,运动锻炼在骨关节炎防治中的应用很有限,很多人包括部分医生对骨关节炎运动疗法的认识远远不够。

大家对骨关节炎运动锻炼的一个常见认识误区是:骨关节炎是一种磨损性疾病,运动会导致关节磨损,所以一旦得了骨关节炎就不敢再运动了,甚至连日常走路都小心翼翼,“能走两尺,绝不走一米”。要想在我国开展骨关节炎运动疗法,首要任务就是要纠正这些认识误区,给大家树立正确的骨关节炎运动观念。

为了解目前我国人群对于骨关节炎运动锻炼的认知情况,我们在前不久开展了一项主题为“运动锻炼对膝关节疼痛的影响”的调查活动。该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集到851份问卷。被试者平均年龄43岁,男性379名,女性472名,其中骨关节炎患者占 33.5%,有医学教育背景的占 52.6%。结果显示,与英国人相比,中国人对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更加持怀疑态度,很多人不了解运动疗法的效果,认为坚持运动治疗膝骨关节炎是己任的人也少,但是,希望获得运动方面的专业建议的比例却高于英国人。这个结果提示我们,当前国人对骨关节炎运动锻炼的认知较差,对推行运动疗法的责任感较弱,此外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建议。

运动疗法作用究竟有多大 众多的研究证实运动锻炼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炎,而且费用低廉,几乎没有副作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欧洲国家已有20余个骨关节炎运动锻炼的指南。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指南强烈建议髋、膝骨关节炎患者应该坚持进行规律性的有氧锻炼,以及肌肉强度和关节活动度锻炼;英国国家优化卫生与保健研究所的指南则认为,骨关节炎患者,无论年龄、并发症、疼痛严重程度还是功能障碍程度,均应将运动锻炼作为其核心治疗方法,运动锻炼应包括局部的肌肉强度锻炼和全身的有氧运动。

运动锻炼为何被如此众多的权威机构所推崇?首先,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强健的肌肉可以更好地保护关节;同时,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关节软骨获得营养——软骨没有血液供应,需要通过运动挤压从关节液获得营养,长期不活动的人关节软骨更容易退化;此外,运动锻炼对全身器官如心、脑、肺等都有益处。

健康报2016.06.13 李儒军 林剑浩

老年急性肠胃炎当心脱水

天气炎热,食物易腐败变质,而人们又喜欢食用生冷食物,夏天急性肠胃炎发病率较高。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多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全身症状轻微,严重时有发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

急性肠胃炎病程短,数天内可好转自愈,但老年人急性肠胃炎最重要的危害是会造成脱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酸中毒、休克等。

脱水 腹泻次数多尤其是水样泻,会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只要不呕吐,一定要喝淡盐水,若伴有呕吐或实在不能饮食,则需要紧急就诊。

   电解质紊乱 腹泻丧失的不仅仅是水,还包括电解质,如纳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腹泻时不吃不喝腹泻量虽会有所减少,但很容易在此基础上发生酸中毒和休克,严重的低钾血症还会导致生命危险。喝水时加食盐可补充纳离子,加食盐的量以略有咸味为宜,各种鲜榨果汁的钾含量很丰富可以补押。

若坐起或者站起时头晕,或者自测血压较前明显下降,皮肤出现红(或暗紫红)白相间的花纹,手脚温度明显偏凉,指压皮肤后肤色复原时间超过2秒,都属于病情危重的表现,需要紧急救治。

                                                  医药养生保健报》2016.06.20 彭佳

孤独能伤人

近日,英国的约克大学研究发现,孤独可能增加29%的心脏病发作风险和32%的脑卒中风险。研究人员直言,孤独已是焦虑、压力后,世界公认的威胁身心健康的因素。

老人更难忍受孤独 何为孤独?亚洲积极心理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告诉记者,孤独就是渴望人际关系却得不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际关系的数量难以满足需要,所以周围没人时就可能孤独;二是人际关系的质量难以满足,没有能深入交流的人,所以周围即使有很多人,同样可能孤独。

多项调查显示,孤独正在人群中蔓延。中国人口宣教中心调查指出,高达83.6%的大学生有孤独感;华中科技大学针对2000多名武汉老人的调查显示,48%的老人常感到孤独;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6.9万名参与者中,九成都有孤独感……

汪冰分析了老人容易孤独的原因:老人对科技的掌握远不如年轻人,交流受到局限;另外,随着衰老,身体活动受限,结交新朋友的能力也会受限,易被社会隔离。因此,老人对孤独的耐受更差,带来的痛苦更深。

孤独的危害被不断刷新 人们越来越容易孤独可能和三个原因有关。汪冰指出,首先,人的流动性比以前大了,这是陌生人社会的典型特点,深刻、稳定的人际关系相对不易存在;其次,人们对人际关系的期望值变高了,越来越关注自己是否被理解、开不开心,情感需要变高的同时,对他人的要求也在提高,满足条件者出现的几率自然就变小了;最后,社交网络的兴起虽然提高了人际关系的可及性,但深刻关系并未因此增加,反而正在减少,数量多却很表浅的网络社交,让人们一离开网络就觉得非常空虚。

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孤独危害的研究,不断刷新着人们对孤独的认识:美国杨百翰大学一项涉及30万人的研究发现,长期孤独者的血压相对社交活跃者高30毫米汞柱,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风险是常人的2倍;孤独还易让人摄入更多脂肪、糖分、烟酒,染上暴饮暴食、不爱运动等恶习,导致肥胖,免疫力随之下降;孤独的危害还相当于酗酒或每天吸15支烟。美国、芬兰和瑞典三国对4000名男女进行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孤独的生活方式使男女患癌几率分别增加2倍-3倍和1.5倍-2倍,且孤独感越强,死亡率越高。美国加州大学一项针对60岁以上老人的研究结论更为惊人。该研究称,孤独可以“杀人”,它能使人减寿6年。

让孤独成就自己 走出孤独更多地要靠自己,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不要奢望找到完美的聊天、陪伴对象,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交集,用不同的朋友圈满足自己不同的社交需要。

书写是与自己的对话。如果找不到理解你的人对话,书写是个好方法,比如每天坚持写日记就是在自我陪伴。

帮助他人能让你走出孤独。很多觉得孤独的人都喜欢闷在家里,过度自怜和自我保护反而让人更孤独。而助人是缓解孤独的好办法,既做了好事,还可以建立新的人际连接。

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孤独是一个人发展兴趣爱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机会,比如阅读、画画、做手工等。

生命时报》2016.05.06 李迪

遗忘也是一服药

有位记者去乡下采访一位老中医,顺便问了一下自己的病“我老觉得喉胧里有东西哽着,咽不下,摸不着,去各大医院看了个遍,诊断结果都一样:慢性咽炎。吃了好多药,总不见彻底好。请问该怎么办?”老先生慢条斯理、笑眯眯地说“忘了它。”

老中医说得好,我们生活在细菌包围的世界中,如果人们的眼睛是放大镜,恐怕得吓出病来。我们都是带病的人,又在不知不觉中自愈着。其实,许多病是靠遗忘、靠时间来治愈的。再放眼看人生,谁都难免经坎坷、受挫折、遭失败,难免有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丧偶之悲、失恋之痛、蒙冤之屈等,如果牢记不忘,不仅不能释怀消解,反而会让心灵受到更大损伤。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表明,遗忘可以使大脑得到静息,防止神经细胞的过度耗损,对于思虑过重、悲伤忧郁的人,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同时,遗忘还能保持心理平衡,使神经系统处于融洽舒缓的正常状态。

事实告诉人们,身体某部位的病痛,或情感中的悲痛怨恨,适时遗忘是必要的。忘了它,往前看,寻求新的希望和欢乐,这就是遗忘的医疗作用。

遗忘是一服良药,多数人不经意间运用自如。但也有些人,想用却用不上,他们总爱把一些小病放大,嘀嘀咕咕,经常处在惶恐不安中。

有的人总是对既往的痛苦耿耿于怀,让心灵遭受折磨,这该怎么办?首先,要看开、放下,要学会思念转变;其次,要多和亲人朋友交往,多听听新闻,多读些好书,脑海里不断充实新内容,旧的记忆会慢慢被忘记。

                                                    中老年时报》2016.05.13 董树堂

 
   
    关闭窗口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中国企业联合会信息工作部 技术支持 京ICP证 13027772号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