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国有作专家演讲

尊敬的朱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首先,祝贺247家企业荣获2022-2023年度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祝贺在塑造优秀企业文
化、凝聚企业发展力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各个企业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上面,各位领导的致辞,朱会长的主旨报告,深刻阐述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下,聚焦企
业文化工作新方向,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各位的见解,深受启发。
五家企业的领导人分别做了典型发言,中核集团的“三同”创新精神;五粮液集团的“和美
文化“;京东方“三心五气”的内核驱动力;中铁公司“开路先锋”的宗旨;奇瑞公司“小
草房精神”鼓舞下的创新创业等,令人十分感佩。 
今天,我想结合实际,和大家分享一些看法。看法的主题是“同时考虑三个问题,建设企业
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
哪三个问题?近期的供求、中期的结构、远期的文化。最后落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
的改进上。
例如,在2023年底这个时间点上,面向未来,同时考虑三个问题:第一,企业近期出现了哪
些难以缓解的供求问题?第二,这些供求问题引发了哪些结构性问题,第三,这些结构性问
题又引发了哪些人的理念、规则、能力和习惯上的问题?
通过解决企业人的群体的理念、规则、能力和习惯,来缓解或解决结构问题,进一步适应供
求变化。
先说同时考虑三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

一、企业难以解决的供求问题
企业产出品对市场需求的供给问题,一般有三种典型状态,即供求平衡、供大于求、求大于
供。
平衡状态下,供求差距一般不超过5%;在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状态下,供求差距一般会高于
30%。这里所说的企业供求问题,通常指的是供求差距超过25%的状态。企业产出品不同,市
场境遇不同,所遇到的供求问题也不一样。
以2023年底为时间点,假定市场订单为100,企业供给为50,求大于供的差距为50。这种情
况下,企业主要的作为方向是增加供给。
怎么办?2023年这一年,通过使用库存、加班加点、委托加工等办法,力求增加供给。但使
尽了各种办法,供给增加了10%,再往上增,就很困难了。即使到2024年,如果能力结构没
有大的改变,求大于供的问题,仍然无能为力。这种状态就形成近1-2年难以缓解的供求问
题。
“供大于求”的状态也是这样。市场订单为100,供给为150,供求差距为50。这种情况下,
企业主要的作为方向是减少供给。怎么办?2023年这一年,通过减少班次、减去委托加工,
增加库存以待以后销售等。也是使尽各种促销办法,才有了10%的促销效果。再往上增加销
售,也很困难了。即使到2024年,能力结构上没有大的缩减调整,供大于求的问题,基本无
能为力。进而出现销售苦难、库存积压、成本高居。这种状态,也形成了近1-2年难以缓解
的供求问题。
供求问题,要靠能力结构的调整来解决。能力结构的调整,近期1-2年解决不了,需要3-4年
的时间,这就进入了中期的结构问题。
同时考虑三个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就是:

二、供求引发的中期结构问题
企业的结构问题,通常是企业某一系统,例如生产系统、人员系统,由哪些要素所组成、要
素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怎样的结构性效能。
企业系统的结构,至少有六类:一是产品类结构、二是生产能力结构,三是各类人员结构、
四是工具设备结构,五是技术方法结构,六是资金配置结构。其他的结构,若延伸开来,还
有供应链结构、产业链结构、价值链结构等。后三种结构主要是企业在三种结构中所处的位
置、比重、疏密关系和连续性等。
结构形成能力,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的能力。以“求大于供”所产生的问题来看。例如,
前五年,根据当时市场趋势的订单积累的情况判断,新建三条生产线,本以为可以基本适应
对市场订单的需求。现在看来,远远不够。就订单趋势看,还需要再建三条生产线,才能缓
解供求紧张的状态。
新建生产线,需要基建周期,至少需要2-4年才能形成生产能力。所以,调整生产能力结
构,不是近期马上能解决的问题。类似的,还有产品类结构的调整、人员结构的改变、技术
结构的更新、工具设备结构的换代、资金结构调整等,都需要稍长一点时间的过渡,才能见
效。
长期“供大于求”的问题也是这样,需要减缩能力。减缩生产能力,涉及产品、人员、设
施、资金、技术等问题,也需稍长一点的转换时间。
无论哪种供求问题的缓解,这个稍长一点的时间,大多需要经过2-4年或3-5年时间来转化。
这样,问题就从1-2年的近期供求问题,进入到了2-4年的中期结构问题。
那么,解决企业结构性问题,靠什么?要靠企业人的改变来解决。凡涉及企业人的问题,都
是企业文化问题。下面是同时考虑三个问题中的第三个问题:

三、企业的远期文化问题
这里的远期的表达的是时间的长短,并非很远很远。因改变人的问题比较复杂,所以比结构
调整所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例如4-6年或5-8年。
这里有个基本问题,就是:企业的结构性问题是怎么发生的?
例如,为什么前10年的预测偏差比较大?为什么当时没有新建六条生产线、而是新建了三
条?为什么没有预测到某种产品的衰落,没有进行产品换代?为什么对行业新技术的出现缺
乏敏感性而没有及时引进新的人才?为什么发现工具设备落后而没有及时更新?为什么在需
要资金的时候,资金却严重短缺?
结构性问题的不断发生,和企业的人有关。
一般说,生产经营哪能没有偏差?生产线上的次品、废品增多,生产线失衡、停机、事故
等,影响了产出量,影响了订单供给。个别的小的偏差经常出现,难以非议;但大的偏差连
续出现,这就是系统性问题。
还有,当时建三条生产线,可以接着再建一条,接着再建一条,慢慢来,不一定非要同时上
马六条生产线,销售上采取饥饿战略,这样做不是也可以吗?当然,这样考虑也不是不行,
但是错过10年赚大钱的机遇。这就不是策略性问题,而是战略性问题。
再有,对行业新技术的出现迟钝一些,对新技术人才的引进迟钝一些,能有那么严重的后果
吗?当然,眼下没有明显的威胁,只是技术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影响了生产能力的正常发
挥,影响了订单的供给。你可以无所谓,可以睡觉。但当你醒来的时候,发现企业的技术已
经落后,已被边缘化。
再看看资金筹措、资金使用的规矩,那么多年过去了,资金就是这么筹措、这么使用的,能
有什么问题?确实过去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当遇到产品更新、设备更新、工具更
新、人员更新的时候,遇到突然变故的时候,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处理不好资金池、现金
流、资金配置的问题,企业就无法进步,供求问题就难以缓解。
上面的这些结构性问题,直接影响供求,又和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员工群体如何看待问
题、如何解决问题的理念、规则、能力、习惯直接相关。
如果要和未来结构更新的方向相适应,就要改变不适应的人的理念、规则、能力和习惯。上
面说过,改变人的问题比较复杂,要贯彻新规则、形成新习惯,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这就
进入了远期的文化问题。
上面说了三个。

四、通过企业文化的改进来解决结构性问题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文明的进化。企业文化的进步,就是改掉旧的理念、规则、能力和习惯,
构建新的理念、规则、能力和习惯。
例如,从供求问题看到了产品结构问题,就要着手进行产品更新,就要推动技术人员设计思
维和设计方式的转变,推动员工操作技术的更新,遵守新的规则,形成新的惯例。
从供求问题看到了生产能力结构问题,那就要进行设备工具、人员能力、岗位规则的更新、
组合和匹配,就要设法改变设备工具过时、制度规范不到位、原有员工能力不适应的问题,
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新的培训,进而使员工团队按新的规则办事。
企业文化都与企业人有关。企业文化通常涉及七个问题:一是企业人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
导;二是企业人执行什么样的规则和规则体系;三是企业人总体形成什么样的解决什么问题
的能力;四是企业人在其能力的发挥过程中积淀成什么样的习惯;五是企业人隔代传下来是
什么样的传统;六是这种传统是否成了企业隔代发展的驱动力;七是企业人通过企业文化构
建起了一个什么样的能效系统。
第七个很关键。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促进构建起企业的能效系统,并不断改进企业的
能效系统。
企业文化构建和推进的是个什么样的能效系统呢?是“能做事、能做成事、能做好事、能做
久事的特别能解决问题的能效系统。” 供求问题、结构问题,都要通过这个能效系统来解
决,而这个系统的构建和改进,却需要企业文化的力量来促进。

五、同时点同时考虑三个问题,尤其是同时考虑文化建设,这在战略上很有好处。
用两个企业来比较。一个同时考虑,另一个不同时考虑。
同时考虑的好处在于:两个企业同样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供求问题,因为你所在的企业同时
考虑到了结构问题,适时进行了设备改造、技术更新、人员重组、资金改配等,供求问题缓
解了,你所在的企业继续发展。而另一个企业没有进行结构改造,供求问题更严重了。
因为你所在的企业及时进行了企业人的群体行为的扫描,进行了文化架构的更新,促使企业
人员队伍更加年轻化,指导思想更加合理,规则更加清晰有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手段结构
更加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解决结构问题有了群体素质的基础,不但这次可以问题,用
这个方法,可以持续地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而另一个企业因为原有文化的障碍,难以认识
和解决供求问题、结构问题。一旦碰到这些问题,企业就有可能陷于困境。
同时间同时考虑三个问题,就是过坎儿迈坎儿的机制。认识不到供求问题引发的其他两个问
题,这就是个坎儿。你认识到了,解决了,到时你过坎儿了,别的企业就被挡住了。经过几
轮下来,你所在的企业具有了持续健康发展机制,别的企业就有可能遇到危机,陷入困境。
同时间同时考虑三个问题,可将这个做法当作企业领导人决策参考机制,长期坚持下去。其
中的关键在于:认识到供求问题、结构问题之后,就要毫不犹豫地将企业文化的改进作为关
注点,立即下手解决管理队伍、员工队伍的理念、规则、能力、习惯的问题,立即着手新理
念、新规则的培训培养,改变过去的旧习惯,在新理念、新规则、新习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
能效系统。
过了一段时间,又出现难以解决的供求问题了,那就再利用这个机制,再去认识供求问题所
引发的结构问题,再通过改进企业文化,改进能效系统,进而解决结构问题,缓解供求问
题。只要这样做了,只要正确地这样做了,事实上都在延伸企业健康发展的道路。
12月11-12日,中央举行了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
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强调2024年要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在动力结构转换
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这里,中央会议强调了环境问题、供求问题、结构问题、高能高效、对未来的信心的问题。
但解决问题的基础还在于人、人的群体的理念、规则、能力、习惯的改进上,还在于通过企
业文化去建设特别能做事的能效系统,去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上面,就是对“同时考虑三个问题,建设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这个问题的一些不
成熟的看法,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谢谢!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 主办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京ICP证 0500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