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专题报告会
|
|
|
|
201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 时间:2012年5月12日下午 地点:重庆世纪金源大饭店三层宴会厅 主持人:陈兰通(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 主持人: 同志们,201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专题报告会现在开始。 这次在重庆举办的中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家:转型的驱动力”。转型发展是当今中国企业界与产业经济界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家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转型升级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企业的转型决定着宏观经济的转型。在本次大会上,张德江副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王忠禹会长,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姜志刚同志、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同志在讲话中,都强调了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及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途径;还有许多知名企业家向大家介绍了他们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专门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同志就企业转型升级问题作专题报告,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开阔我们的视野,更好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王一鸣同志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运行和企业改革发展很有研究,有很深的理论造诣,他长期负责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工作,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也很有见地。下面,我们欢迎王一鸣同志作专题报告。 王一鸣: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做交流。 上午大家都很疲倦,我下午尽量短一点。 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转型?按照中央的话说,为什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第二,如果要转,面临哪些挑战?因为转型是很艰难的事,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三,我从产业的角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一个话题争取半个小时。 第一,为什么要转?有人说,过去30多年,中国很成功,为什么要转呢?过去30多年,中国演绎了非常成功的故事,从经济层面上来说,持续30多年的增长,年均增长率10%左右,而且增长速度比国际社会对预测还要快,比如97年世界银行做过报告,2020年中国做了大型的研究,本世纪前10年中国增长率大概是6.9%,结果增长10.7%,比它预测高得多。世行做2030年报告,2030年中国中国未来增长多快现在不敢预测了,中国这张图最上面这条曲线就是过去30多年增长的曲线,我们是最快的,比世界的平均水平,比新型经济体,我们的增长率都要高,前不久参加世界银行的一个会,世界银行行长佐立克就说中国发生的故事是绝无仅有成功的发展故事,在世界发展史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故事。过去年均增长10%,30多年很少有,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大概有5亿人摆脱了贫困,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很少有的,我们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成效是最显著的,有32个指标,我们成效非常显著,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正在追赶第一大经济体,有人预测2025年可能会超过美国,由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去年人均GDP超过五千美元,GDP总量超过7万亿美元,如果看这些的话,中国就是很成功,是一个成功的故事,过去30多年,中国高速增长是什么原因呢?以后这些条件还具备吗?为什么要转?高速增长是什么原因呢?世界银行90年代做过一个研究,叫东亚奇迹,总结东亚国家的高速增长,归纳了4条,什么原因呢?1、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储蓄率水平很高,投资增长也很快,拉动经济高速增长。2、低成本劳动力的充分供给,劳动力无线供给,而且成本很低。3、重视基础教育。4、宏观经济比较稳定。东亚奇迹当时总结了四条,这四条中国很明显,中国哪条都很明显,中国具有东亚模式一般的特征。 中国也一定有它特有的东西,其他东亚国家不具有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三重特征的叠加,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大规模的经济体。第二,我们还在改革体制转轨还没有完成,我们正在进行经济体制的转轨。第三,我们还要转型,发展模式的转型,这三重特征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使得中国的发展一定会带有自己很多特有的东西,这些特征非常多,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总结。这是过去的情况。 为什么要转呢?经济高速增长外部条件,外部的环境和内生条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转不行,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从今年一季度的指标来看,各个地方经济速度都大幅度回落,特别是沿海地区,北部、上海浙江、广东速度都回落,而且这种回落从去年持续了很长时间,从全国来看,去年经济速度就在逐季下降,回落反映了增长动力机制的变化,如果把它放在更长的时间段观察,如果我们要看季度增长率的话,其实中国经济季度增长率从07年第三季度就开始回落了,发生在金融危机之前,股市从6000点一下子下来到现在只有2000多点,房地产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调整的,金融危起什么作用呢?进一步加大回落的幅度,08年4季度,在这个位置加大了回落的幅度,到09年1季度到最低点,以后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把经济增长速度拉上来了,刺激计划结束以后,增长速度又开始回落了,所以这种回落实际上刺激计划结束,09年、10年实施刺激计划,刺激计划结束增长速度又开始回落,这就是本世纪以来的变化。经济增速回落实际上是有多重因素在起作用,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既有周期性也有结构性的,既有短期也有中长期的,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最主要的是什么呢?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为什么要转型呢?增长动力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动力机制主要是什么呢?增长潜在能力发生了变化,说得形象一些,我们读高中跑一百米,那个时候能跑12.5秒,以后当企业家了,很忙根本没时间锻炼,哪怕天天锻炼,已经人过40了,再跑100米,天天锻炼,再跑12.5秒,也跑不出来,潜在增长发生了变化,也体现动力机制的变化。 首先看外部环境和内生条件,两个方面,造成了动力机制的变化。外部环境什么变化呢?主要是外需收缩,金融危机后,西方是是金融危机,后是财政危机,为什么金融危机变化为财政危机呢,政府出资拯救企业,金融负债转化为政府的负债,现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去杠杆化,收缩倍数,削减财政支出,欧洲普遍采用这种做法,收缩养老金,降低社保标准,取消各种补贴,甚至公务员的工资都下降了,需求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收缩,大规模的出口没有市场支撑,今年4月份出口还在大幅回落,广交会出口订单都是负增长,没有购买力,外部需求下降。 市场的替代,原来有竞争力很多产品靠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溢价,三免两减半,电价补贴,悄悄排污,五加二、白加二,这种搞法谁搞得过你,拼命出口,现在发生变化了,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且迅速上升,所以我们原来具有比较优势一些产品现在正在被新兴市场国家开始替代,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甚至柬埔寨,越南麋鹿后期的新兴国家,由于成本比你还低,而且你中国这么搞,他也学你这么搞,招商引资,吸引外资,逐步替代你的市场,这是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调整是不行的。第二是内生的条件也变化了,支撑高速增长内生条件也在开始发生变化,经济增速没有发生大的滑坡,不像西方是负增长,我们考茨基计划拉起来的,但是这掩盖不了内生条件的变化,内省条件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世行所说的东亚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储蓄率开始发生变化,原来靠高储蓄率支撑高投资,大规模投资,储蓄率开始发生变化。这条曲线就是过去的储蓄率的上升,储蓄率为什么会上升呢?因为人口抚养下降,被扶养的人口减少,像一个家庭一样,剩余为什么会增加,原来五六个孩子,现在只有一个孩子,被扶养的人口减少了,怎么减少了呢?七十年代的人口结构下面最大,为什么呢?那时候没有计划生育,下面是最大的,年龄越小,下面越大,这是10年的人口结构,中间大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了,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剩余增加了,就像一个家庭一样,被扶养的孩子减少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自然就提高了,现在一个家庭三个人,两个工作一个孩子,劳动年龄比重提高了,原来六个孩子,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就很低了,就带来了储蓄的增加,生育增加,储蓄率就提高了。这张图就很直观了,这是抚养比,八十年代以前是比较高的,80年以后逐年下降,到10年最低,往后又要提高,为什么?抚养比又提高了,被抚养人口又要增加了,为什么?老龄人开始多了,80年生,今年是32岁,他的父母是60岁,退出劳动年龄人口是两个人,进去是一个人,关系又变化了。被扶养的人口又开始增加了,被增加的是老龄人。 抚养少儿人口可以视为人力资本投资,现在孩子从小开始就雪奥数、牛津英语、钢琴、围棋,视为人力资源投资,每个家长都相信他的孩子长大一定是爱因斯坦,所以拼命培养,这就叫人力资本投资,老龄人算什么投资呢?想不出来,所谓投资就有回报,长大了是有回报的,想不出来,关系就变化了,储蓄率会发生变化,剩余会发生变化,老说人口红利,劳动人力人口比重增加带来的好处,储蓄率提高就是好处之一。如果讲经济学是很有意思的,储蓄率为什么变化呢?我还可以讲很多的道理,我再讲一个道理,居民消费倾向发生变化,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用多少拿去消费?这叫消费倾向,年龄比较大的企业家,短缺时代,文革时候多短缺,买什么东西都要跑,没有钱,工资很低,十几块,二十几块,就养成了什么习惯呢?节衣缩食,就养成了这种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后来他成企业家了,改革开放第一桶金,企业家有钱,钱越来越多,有钱消费,不大会消费,不会,习惯了。有钱也不会消费。80后开始变了,叫月月光,你跟80后讨论,你为什么要储蓄,出许多愚蠢,负利率还储蓄。不够怎么办?上面正好有一代剩了很多钱,又不大会消费,所以就啃老。 这种消费倾向的变化,也必然带来储蓄率的调整。第一个条件变了,世行所说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条件开始发生的变化,为什么?人口结构变了,这是内生条件的变化。 劳动力供需形势也变了。沿海内地遇到最大的问题找好多好容易招工难,相对工资水平而言的,把工资水平提高看看能不能活下去,很多企业工资提高就完蛋了,活不下去了,因为附加值很低,特别是加工贸易,提高工资试试看,利润全部吃光了,无法提高工资,为什么转型升级,不升级就死了,这是劳动力供需形势发生了变化。发生什么变化呢?劳动年龄人口正在接近峰值,去年统计局公报,劳动年龄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了0.1个百分点,意味着什么,劳动年龄已经快到极限了,不再增长了,再往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了,劳动力工资只会越来越贵,不会再便宜了,别想着以后还会便衣,没那事了,为什么人口结构变了,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而且进去是一个人,出来是两个人,劳动力成本会越来越贵,这是我们的变化,内生条件也变了。为什么要转型,不转行吗? 我们经常说刘易斯拐点,很多人刘易斯拐点还没来,学者也在争论,其实已经到来,全口径劳动力的15—60岁,如果看青壮年劳动力下降是非常冰鲜的,比全口径劳动力下降明显得多。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减少,靠什么支撑经济的增长呢?就要靠提高生产率,单位投入的产出,提高投资的回报率,提高劳动的生产率,给它全口径的概念,就是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如果做一下数据计算,我们发现本世纪以来,全要素生产率比90年代还下降了,TFP比本世纪九十年代还下降了,资本投入比重下降,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是下降的。为什么?世界做了一个曲线,为什么会下降,90年代全要素生产力提高靠的是劳动力的转移,劳动力从一产转到二产、三产,二产和三产的劳动生产力是一产的六倍,只要再转移的话,全社会劳动生产力就提高了,现在不转了,劳动生产力开始下降了,增长放慢了。靠什么替代呢?靠研发、创新体制改革,但是我们研发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研发平台,研发干什么呢?我们做加工贸易也不需要研发,别人给你订单,标准给你了,你就给我加工这个东西,多少钱,研发干什么呢?没有研发平台,这就是为什么全要素生产力下降。 再一个因素,资源环境约束力在增强,外部的约束也在增强,再这么高速增长,资源环境也受不了,比如能源为例,能源现在消耗多少煤呢?去年35亿多吨煤,本世纪初期是13亿多吨,十年增加了多少啊,有多少煤炭的消费量,本世纪初期13亿多吨,现在变成30亿多吨,每年新增2亿吨的煤炭消费量,二氧化碳排放全球第一,有人说人均排放很少,人均排放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增量占世界的60%,全球气候谈判大家都把目标对准中国,你不减,全球怎么减,无法减,因为排得太多了,我们再减也没多大用,这就要转型,除非我们也像美国学习,美国说懒得跟你谈,我退出,咱们也退出,不谈了,美国老大,我们老二,我们不谈了,行吗?都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所以必须转。 再展望一下中长期中国经济你说得这么悲观,照你们说,以后就没戏了,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有利条件,并不是绝对没戏,因为中国有很多特殊的东西,还能支撑经济还能发展,尽管30多年了,从世界史上来看,肯定是少有的,10%的增长率持续30多年,40年、50年,总有一个年头吧,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高速增长持续40年的,几乎是没有的。我们已经30多年了,准备高速增长多少年,所以我们压说清楚这个道理,还能够比较快的增长吗? 我们说还能,但是不会像以前那么快。第一,国内市场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内以前拼命出口,老外描写中国人,中国人就像一个大厨师,不断炒菜,越炒越多,自己吃不下,吃不下怎么办让老外吃,不吃也得吃,为什么?因为我们成本低,土地零地价,税收两免三减半,电价贵了补贴你,甚至工资贵了补贴你,有的地方什么都有,五花八门。问题是现在老外也不吃了,老外生病了,要靠内需的市场。内需市场慢慢有条件了,中等收入群体开始壮大了,光企业家还不行,企业家消费倾向很低,什么都有了,不需要,中等收入群体开始壮大了,美国人说,中国有3亿中等收入群体,3亿相当于美国,美国就3亿人,这部分人购买力很强,你到国外看,中国人去了像“蝗虫”一样的,老外觉得害怕,我有一次去东京,日本的报纸都在讨论,前年春节讨论中国旅行团把银座高档件抢购一空,日本就在讨论这个话题,中国人怎么那么厉害啊!赶快降低标准,什么标准签证标准,原来去日本出具收入证明,年收入20万,降吧,中国收入和购买力没关系,降,降到2万块钱,欢迎中国人出去买,中国人购买东西太厉害了,买奢侈品都要排队,老外也没见过,买LV要排队,排一长串,老外就害怕了,你买那么多干什么,买几个,买五个,老外说买那么多干吗,一个护照买一个,我们有一次遇到排队人给我们借护照,为什么,买LV,男的买表,劳力士、雷达,高档的我都背不出来名字,买几个,买十个,老外害怕了,中国人怎么那么有钱啊!回宾馆了,拿别人的咖啡壶泡方便面,老外想不通,中国人是什么人啊?都LV都整五个,还吃方便面干什么呢?老外想不通,为什么恐慌呢?他不懂,读不懂,中国是什么人呢?LV都整五个,还吃方便面干什么?实在不懂,搞不懂。 怎么把消费能力转移到国内来,消费能力很厉害的,以前大家都不关心它,企业家都想着出口,能否关心一下消费市场,证券市场消费概念活跃了,说明内需市场加速了。现在报道中国要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占全球的份额到2015年要占14.1%,这是瑞士信贷银行做了预测,中国的市场份额占全球的市场份额,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会不断地提高,美国消费占世界比重会不断地下降,重视不重视这个市场,老外到中国投资,看重不再是廉价劳动力,而是市场能力,潜在市场,为什么还潜在呢?因为中等收入群体还没有长大,现在有3个亿,以后变成6个亿、9个亿,看看购买力多强,真像蝗虫一样。 什么东西来了,一下子就给你吃光,这是我们的市场能力,你懂事吗?这就是我们以前没有开发和开放,以前中国人不知道什么叫Shopping Mall,投资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内需市场。内力资本提升的空间比较大,中国以前靠什么优势呢,靠劳动力数量的优势,只要是个人,培训一下上线,他做的是简单劳动组装,因为数量优势没了,劳动力绝对减少了,还靠数量优势,靠什么呢?要靠劳动力质量,要增加人的投资。什么叫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人的投资,什么是人的投资呢?就是教育。中国空间非常大,因为现在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因为每个家长都相信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就是爱因斯坦,他就拼命投,这是人力资本的潜力,大家都投,像比赛一样的,自己没实现的愿望就希望孩子实现,我经常看见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孩子来一句你怎么不考上北大、清华,没话说了,为什么?他没实现的愿望让孩子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本投资,现在出国的不得了,现在不光出去读研究生读大学,读中学、读小学了,企业家尤其多,我们在飞机上经常碰到,有一次碰到一位女士,你去干吗?我孩子在英国读书,我去陪他,这不是人力资本投资吗,雷顿公学都是贵族-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真有钱,你帮谁投呢?你以为他长大了是爱因斯坦,你帮谁投呢?帮中国的未来投资,给国家做贡献了,谢谢你。 本来教育应该是政府投资的,你说我偏要让他长大当爱因斯坦,你不是帮政府投入了吗,太好了。当然政府说,老百姓都投,我也得增加投资,政府许诺今年一定要达到4%,教育占GDP的比重一定要达到4%,政府也许诺了,要增加投入,增加投入新的问题又来了,前两年碰到东城区长,你们提得什么政策,教育投入战GDP的4%,东城区GDP是多少吗?4%是多少钱啊?东城区-欢迎来到公海堵船www710132条件都很好了,4%拿来干什么呢?投什么啊,把房子拆了再修一遍,出得什么政策啊,你能不能投到西部去?重庆黔江很落后的,能不能投?财政体制不允许。政府规定必须占到4%,但是不管怎么样,人力资本投资的空间很大的,一年毕业大学生六百万,芬兰诺基亚是580万人,一年整一个芬兰,多大的潜力和人力资本投资啊,这是我们的优势,未来的潜在的优势,当然不一定就是优势,我们说只能是潜在的。 第三,研发能力提升的空间很大,国家投入这一块,航天、高速铁路、高速计算机也上去了,美国也害怕,奥巴马说我们绝对不能当老大,什么意思,计算机我们速度最快,奥巴马都害怕了,美国不能当老二,中国变成老大了,企业这一块还是不行, 没有研发创新很活跃的企业,有没有,有,华为、中旬等,大部分都在深圳,这就有意思了,北京老说我们有北大、清华,有中科院,给北京说一个企业创新能力最强的,我一下子想不出来,深圳既没北大、清华,深圳大学还是三流大学,也没有中科院这样的大院大所,创新企业都在深圳,怎么回事呢?很有意思。 所以上海的俞正声书记说,上海制造业这么强大,怎么就培养不出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呢,华为去年多大,电信行业、IT行业排第二,离第一差一点,销售额380亿美金,一个民营企业,多少人民币啊,380亿美元,又不上市,统计世界500强又统计不了,他又不上市,为什么不上市兜一点钱回来,他又不上市,有的是钱,银行巴不得把钱贷给他,跟着他屁股后面你贷一点款,不上市。每个行业有一个像华为这样的企业,中国的产业发展格局完全改观了。每个竞争性领域都有华为这样数一数二的企业,完全就改变了,华为的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40%,占华为研发投入380亿销售额的10%多,你敢这样投吗,占销售额的10%以上,还是不一样的,说明还是有,但是太少了。 第四,城市化正在加速发展,这就是中国未来的潜力,城市化已经是51.27%了,超过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一到城市,生活方式就开始变化了,所以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消费是3.6倍,所以购买力就起来了,生活方式变了。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1400万,它会形成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我们还没有解决当中的问题,比如农民工的市民化,打工打了很多年,不是市民,有一次去广州开农民工座谈会,问农民工怎么样?他说我们不是农民工,我们是广州人,我们不是农民工,他是第二代,出生在广州,长在广州,没有户口,是城市居民又不是,连庄稼都不懂,都不认识,你说他是农民工,所以你跟他一说,他说我不是农民工,这些人怎么转化为市民,赶快转化为市民,老不转,行为就不正常了,不敢消费,为什么?没有归宿感,不敢消费,农民工乐金裤腰带攒钱,回家修房子,过几年不行再推再建,有的地方建了五遍了,房子越修越高,我们到浙江,宅基地很有限,越修越高,六七层,主人又不在,平时做生意,家里就两个老人,老人又不楼上,当地打工的农民工,说嫌着也嫌着,晚上拿一个楼梯悄悄爬上去,住着多好啊,大冰箱、大彩电,席梦思床,晚上农民工下班又晚,晚上弄一个楼梯爬上去,晚上洗个澡,看看电视,然后就睡觉了,早晨悄悄爬下来,到了春节了,主人回来了,楼上谁住啊的,弄得乱七八糟,没人住过,从来没人上去过,春节主人回来了,农民工也回家了,没有完全的城市化。消费模式就不一样了。 第五,中国还有一个特有条件,区域回旋空间较大,富士康在深圳跳了14下不行了,撑不住了,涨工资,2800元/月,不行了,撑不住了,所以就往西安、成都、重庆转,这就是回旋空间。同样是一个产品,换一个国家,比如到新加坡,工资上来了,转哪儿去,没地方转,到日本,日本各地收入都是一饮的,转哪儿去,没地方转。重庆两江新区,零地价,你来啊,生命周期延长了。本来在那儿就死了,他可以转,所以iPhone哪儿生产的?郑州,iPad成都生产的,惠普在重庆,戴尔转成都了,生命周期延长了。这就是中国回旋空间,这是中国特有的东西。在国内可以把产品生命周期拉长,包括内资企业,国内的企业,现在也到内地来了。 第六,深化改革的潜力很大。 改革说得比较多,做得比较少,为什么改革挺难的,利益格局形成了,改革开放初期,大家都是穷光蛋,你说改革所有人都受益,现在要说改革弄得不好有人就要受损了,这就是难处所在,而且改革就要调整利益格局,而谁有话语权呢,农民工有话语权,谁有话语权,既得利益者往往有话语权,肯定企业家的话语权比农民工大得多,所以改革难就难在这儿,既有利益格局,我参加过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500强座谈会,互相填一个单,你最想投资哪个领域,金融业85%,去年经济增长不断地下行,银行利润不断地上升,企业家苦死了,全给银行打工,白干一年,都给他付利息了,银行业净利润1万多亿人民币,真是要了命了。净利润哪来的?80%是利差收入,民营企业不干了,你这不是坐吃吗,我们也会坐吃,你让我进去,你给我牌照,我也会吃,就你会吃?民营企业不干了。所以,现在要求改革的呼声很强,国有银行说,这个东西改不得,金融业风险可大的,放开了,弄不好就金融危机了,这就是利益格局,不让你进来。我想起电信业改革,我们做方案,怎么改,中国电信一切为二,让其竞争,长江以北中国网通,长江以南叫中国电信,中国电信找我们了,千万不能切,线路切开了怎么弄?没法弄,你懂不懂技术,把我们弄糊涂了,真有这个问题。切,别管它,切开了,现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一年净利润好几百亿,没事啊,所以你别听别信,金融一放开又不行了,竞争,只要竞争效率肯定提高。所以,我们说改革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第四,我们还是要看到中国经济再难,像以前这么高速增长,难了,内生条件变了,有人说中国会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我觉得有一点悲观,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次高速增长阶段,像以前那么高是不可能的,可能速度会降一点,真是规律。 过了青春期了,不可能再涨得那么快了,不可能再跑12.5秒了,天天锻炼也没用,今后五年,“十二五”潜在增长速度大概在8—9%之间,去年中国经济增长9.2,今年有人说8—8.5就差不多了,这就正常了,以后也就是这个水平,再两位数增长可能吗,我觉得不可能。除非硬拉起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现在还在付代价,前两年刺激经济,现在通胀来了,那么多硬拉起来,所以潜在增长就是8—9之间。 拐点出现以后,经济增长有一个自然的减速。绿色线条是日本的,黄颜色的线条是韩国,日本拐点,用T表示,拐点出现在什么地方,拐点出现在1969年,1973年石油危机,结束了高速增长,日本持续了18年,韩国拐点在什么地方?1988年,198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他结束了高速增长,这是东亚国家高速增长点的变化,从2007年开始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拐点,07年3季度开始经济季度就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干,拐点以后,就会有很多的变化,比如说汽车,汽车保有量还会增加,但是保有量会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会大幅地下降,经过这两年高速的增长,速度开始下来了,搞任何一个工业产品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用电量也是这样,但是增长的速率会下降,然后就是钢材,还会有一点的增长,但是放缓了,日本明显地放缓了,再找钢铁有戏了,全世界12亿吨钢,你再搞,其他国家别生产了,别干了。这与经济增长周期也是关联的,这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转?内生条件变化了,外部环境变化了。我就偏不转,你就试试看,你不怕死你就等着,这就是为什么要转。 二、要转容易?不容易,很难的,转变面临很多的挑战,转方式面临哪些挑战呢? (1)外部需求的扩张,在比较长的时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怎么扩大有效需求呢,怎么改变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挑战,经济出口一不行就不行,沿海地区就是这个特点,广交会不行就不行,没订单,怎么样扩大内需,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第二,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的条件下,出口出不去,产能过剩压力就来了,如何提升制造业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如何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改变对传统工业规模扩张的依赖。以前都是产能扩张,怎么样提高利润、扩大产能,产能已经过剩了,扩大产生有什么意义呢?有人说传统产业过剩,我搞新兴产业,多晶硅过剩得一塌糊涂,多晶硅的价格只有最高价格的3%,你搞吗?什么都过剩,连无锡尚德太阳能的一面旗帜,差点就过去了,还敢跟他比吗,还是应该提高价值链的提升,这是根本的转变。企业做大不是依靠能力的扩张,而是依靠价值链的提升,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产能没变,但是价值链提升了,利润附加值大幅增加了,这个问题能解决吗? 第三,在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的条件下,以前靠低成本,零地价,三免两减半,劳动力低工资,靠的是这个东西,中国产品为什么打遍天下,就靠的是这个东西,现在说低成本优势也没了,怎么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呢?怎么提高人力资本,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改变对传统比较优势低成本,你怎么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第四,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能源供应紧张,环境压力增大,怎么样降低能耗和排放强度,改变对资源大规模投入、高强度投入的依赖,有条件改变吗?这也是面临的挑战,转方式好转,哪个问题都不好解决。 第五,在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怎么样加快收入分配的调整,培育中等收入群体,改变经济增长,形成经济增长公平分配和社会和谐良性互动,你能做到吗?哪个都是很难的。小平说了,两步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下子就解决了,第一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巡抚富起来,全球福布斯排行榜富豪越来越多,中国人越来越多,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怎么做啊?先富起来的人,怎么带,把兜兜里的钱掏出来?你还没掏呢,他到美国办绿卡了,千万不能掏,怎么能掏呢?所以怎么共同富裕?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别打富人的主意,打富人的主意干什么,打企业家的主意干什么,特点是最活跃的因素,把中等收入群体增大,才能共同富裕,这个问题只能这样做,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社会上仇富、仇官,为什么仇富?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怎么解决呢?第一必须扩大内需,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你让老外吃,老外也不吃了,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己炒得菜,我们干吗不自己吃,为什么要低价给老外吃,那么多穷人,那么多工业品,没人要,你看有没有人要?没有购买力,要扩大内需。 最主要是扩大消费需求,因为供给能力很大,产能很大,中国现在市场经济,只要什么短缺马上就填满,什么玩意儿缺,市场上有缺的吗?只要有缺的,马上就填满,企业家市场敏感性很强,什么东西缺马上就整满了,但是那个问题没解决,炒菜炒出来了,谁吃啊?到处都是新区,两讲新区,滨海新区,南厦新区,舟山新区,新区越来越多,都炒菜,以前改革开放初期14个新区,都是一平方公里,两江新区多少平方公里,这些新区多少平方公里,两三千平米,锅一架就开始炒了,谁吃啊,我问开发区,整那么大,生产出来的东西谁要啊?你别怕,我整的都是最先进的,我把那些打败,这是什么玩意儿啊,怎么样扩大内需。 第一,城镇化,要深度深圳化。要把农民工市民化,你不把市民化他就不消费,他就勒紧裤腰带,你就要深度城镇化,不能浅度,他进城了,把他统计为城市人口有什么意义呢?他不是城市居民,你要改变他的生活方式,将农民工市民化,一个农民工进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子女能够上学,跟城市居民一样,进城市的低保体系,晋城市的廉租房体系,一个人要多少钱,重庆大概要十多万。现在有5亿人,在城市有2亿农民工,城市化率提高到70%,还要有3亿农民进入城市,5亿人,一个人十多万,得多少钱啊,这就是内需。我让北京算了一下30多万,这就是内需和需求。怎么样扩大内需,一定要找到方式。 第二,扩大消费需求。要鼓励消费的升级,就是综合型,有钱改善居住条件和出行条件,买车买房,怎么样把能力释放出来,房地产调控,挤泡沫,有钱也不让你买,你以为有钱就可以买吗,有钱也不让你买,我有人民币不能买东西,这是市场经济吗?我有人民币为什么不让我买吗,可以买,先摇号,麻烦了,摇不着。买房没门,现在没办法,用行政手段调控,用市场手段替代他,投资交交易税,交易税高了,我就持有,我不交易,我征收房产税,提高持有成本,用市场手段,不一定用行政手段。你就让他买,所以这个问题需要研究。 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收入,没钱怎么消费,提高收入问题马上就来了,大多数居民怎么提高收入,就是提高工资,企业家说企业不完蛋了吗?这就是关键,提不高工资。居民收入跟GDP增长同步,GDP高增长9、8%,工资每年增加8、9%,你涨吧,你有这个本事吗,这就是问题所在。 再一个就是新型消费业态,新型消费领域。比如说网购,每年翻一番,90后的孩子,你给我买一个东西,他从来不去商店的,你让你们孩子,你给我买一个东西,他肯定在网上买,我担心以后的传统百货业还会不会有生命力,我都担心这件事,所以这种是新型的消费业态。 有一次参加民营经济高峰论坛,马云搞了什么东西,淘宝网,网上搭了一个平台,有什么高明的发明,越整越大,后来发现什么更有价值呢?因为要支付,支付要对方确认以后才支付,钱打进来到付出去中间有一个时间差,时间差就是一个蓄水池和资金池,资金池越涨越大,因为网上消费规模越来越大,资金池越来越大,后来发现资金池的价值比网上消费平台更有意义,所以他现在要办银行,你能想到吗?别老说乔布斯,国内企业家也有的是,这也是一种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为什么一定要技术的创新呢,改变商业模式也是创新,这就是扩大消费的领域。 第三,发挥投资的作用。别一说扩大内需,投资就不能再搞了,中国人均固定资产存量比美国差远了,这就是这张图显示得很清楚,人均的固定资本存量,投资空间大很多,投资领域还多得很,你说说哪些领域,我随便说一个,地铁多大的投资?每一个城市都堵,为什么堵车呢?公共交通不发达,北京说要修六百多公里,现在还是不行,地铁上去了像压缩饼干一样,我还是开车吧,到不了,我有一次去日本,有一个熟悉日本的人陪着我一起走,我从东京开始在日本转了一圈没坐给汽车,全是轨道交通,城市地铁下去500米肯定能找到口,然后到火车站换新干线,中间没有换国汽车,都是轨道交通,下面是网,中国弄这么一个网,远着呢,早着呢,有的是投资空间,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包办,民营企业投资。杭州湾大桥没那么多钱,民营企业入股,基础设施民营企业也可以入股,有什么不可以民营企业投资呢?搞一个资金融资的设计方案,让民营资本进去,流动性过剩和银行贷款紧张,真荒唐,一方面说钱多的要是,通胀,一方面说没有钱,找不到钱,为什么找不着钱,钱不都在口袋里吗,只要设计出合理的投资工具有什么找不着钱的呢,只要有足够的回报,谁不愿意投资呢。北京看病三甲医院挤得不得了,太挤了,我修30个三甲医院,有这种需求,为什么不开放呢?有这种需求高端医疗服务的需求,你就开放嘛,甚至不要到医院看病,我发展私人高端医疗服务,完全有投资空间的,你到家里来,企业家哪有时间跑到医院,跑到医院这点时间一辆宝马又挣回来了,何苦呢? 每月定期上家里检查,有病到家里来,有一个医疗服务公司做这种服务就可以了,有什么问题呢,这都是投资空间,形态也在变化,肯定有很多投资空间,要找的,再一个就是垃圾资源化利用,我们现在大城市周边堆满了垃圾,完全可以资源化的,垃圾收费就完了,是一个稳定的收益。经济水平越高,垃圾越来越多,怎么处理啊,彩电冰箱手机,用完了就扔了,怎么处理啊!生命周期都等了,更新换代都到了,电子垃圾处理也是一大产业,很大的产业,你要说投资,有太大的空间了。 必须扩大内需,必须培养创新驱动的机制,我们不是靠规模扩张驱动,靠创新的驱动,企业为什么没有创新的压力呢,资源性产品价格太低,能源压低了,资源价格压低了,劳动力价格压低了,土地价格压低了,没有压力,所以老外老说,中国产品那么有竞争力,人民币汇率低估了,美国人成天说乱七八糟东西,欧洲原来不大说,法国新总统也开始说,人民币低估了,我经常跟他们吵架,不是人民币低估了,是资源价格要素低估了,什么人民币低估了,资源要素低估了,劳动力这么低,资源价格被压低了,产品当然有竞争力了,把这些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不要零地价,排污收费,劳动力成本和GDP同步,怎么会低估呢?不可能低估的,我看你还有这么大的竞争力吗? 这样企业的压力就来了,为什么没有压力,不创新,我可以活得好好的,我为什么要创新呢?创新是要冒风险的,我为什么要创新呢,创新还有一个制约因素,企业缺乏人力资本的积累,没有人才创什么新,创新不是那么容易的,想创新就创新,什么叫创新,说得通俗一点,严格意义上说创新是独立的技术路线,日本人搞模拟信号,美国说No,我搞数字信号,这就叫创新,独立的计算,中国人有本事说,既不搞模拟信号,也不搞数字信号,我再来一个,你有本事你再来一个,彻底把技术路线变了,所以创新不是那么容易的,主要是人跟不上。 怎么办呢?第一要使得科技研发和市场挂起来,不要弄得中科院做一些东西跟市场没关系,一天投入研发写论文,跟产业没关系,创新是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按熊彼特的解释,创新就叫创造性的破坏,能够产业化才叫创新,不能产业化叫什么创新呢?所以你一定要和市场挂起来,让企业主导研发活动,怎么主导呢,企业提需求,很多院所报国家项目,863、973,必须企业领衔,不能说研究单位领衔,研究单位领衔了,做出来的东西不能产业化有什么用呢?国家科技技术申报必须企业提出来,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申报,这种需求必须来自于企业,彻底把研发活动和市场需求紧紧挂上了。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如果没有保护的话,创新第二天就模仿了,谁创新啊,肉包子打狗了,谁创新啊,好多企业家害怕这个东西,金融危机后,出口出不去了,在北京金源Mall外销产品展览,就搞内需,办外销的产品展览,好多居民区看,老百姓说,中国还能生产这么好的产品,因为国内市场从来没有看到过,出口的东西档次要高很多,中国能生产这么好的东西,没见过,我就跟企业聊,你们这些产品为什么不在国内市场销售呢?他说不敢,一周之内肯定有纺织品出来,只要一个礼拜,这样谁创新啊,没人创新的,只要一创新,马上就模仿了,没有知识产权无法创新。 创新也要广泛地理解,比如现在讲感觉经济,比如苹果,技术创新含量有多大,也有的,更重要的是很直观的感觉,等于把技术和艺术联系在一起,乔布斯是学过艺术的,他对企业家的要求就高多了,乔布斯什么人?他是一个研发天才,他又是艺术家,又是企业家,我们要找这种人多难找,不好找。 第二创新必须要有教育人才技术基础,大学教育不行,跟不上。美国从比尔盖茨、微软到乔布斯,Fackbook的老板,这些人在中国大学没好好上,就跑出来了,这些人在中国能混下去吗?在中国绝对是坏孩子,整都整死了,这些人在中国有土壤吗,不早就死了吗?家长遇到这样的孩子不打死你,放着好好的大学不上,放着哈佛不上,跑到汽车棚里搞创新,遇到中国家长不打死你啊,你还能活到今天,没有这种土壤。 我们从小就教育孩子听话,一下课拿着书报到屋子里做作业,好孩子有出息,创新一定要有个性化,要与众不同的,一定是与众不同的,不是个别人不同,而是与众不同。 而我们与众不同就死了,你来吧,你与众不同试试看。所以,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理念要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创新驱动,跟产业的转型升级结合起来。 第三,转型就是低碳、绿色这是世界的潮流,中国尤其如此,因为资源能源消耗太大了,没法弄出去,从政府层面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怎么节能减排呢,控制人员消费总量,比如总量管死,倒逼你,现在在做总量控制,以前叫强度,强度不行老外也不干,GDP增长那么快,光有强度有什么用,我现在要总量,第二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核电,并昂的风电和光伏电,生物质能源,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这里面也有一些定价机制和补偿机制,那是下一步研究的事。 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建筑节能水平很低,比同纬度的国家低很多,长期建筑节能的标准很低,原有的建筑实际上都可以进行改造的,现在发展出很多的企业,帮你做节能改造,这叫合同能源关系,比如你是百货公司,我帮你节能,不要你钱,我投资,保证改造完以后,电费减掉一半,我跟你签一个合同,减了一半省下来的钱也不用全部给我,给我2/3,1/3留给你自己,这样的买卖好不好?很好,这就是新型节能服务产业,专门做节能服务。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十年以后就全部送给你了,这种商业模式多有意思。 另外就是修复生态。十九世纪英国人教会世界如何生产,二十世纪美国人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二十一世纪,他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能教会世界吗?我相信能,需要企业家创新,找到一种符合中国的模式。 第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第一,必须要下决心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国有资本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红利的分配,上市企业的分红,上市制度正在改,都不分红,都知道圈钱,把老百姓当成什么,把投资者当成什么,投资者是上帝,是圈钱的对象吗?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怎么办?类似这些问题的调整都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第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什么人是中等收入群体呢?一定是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人士,要是一般的打工者肯定成不了中等收入群体,所以一定是专业人士,而专业人士怎么能够做大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各种各样的服务出来,专业人士就多了,企业服务就可以外包出去,外包出去成本降低了,为什么现在外包发展很快呢,降低成本,都自己搞干什么呢?财务管理外包,人事管理外包,客服管理外包,都是可以外包了,都拿在手上干什么?只有这种服务业发达了,专业人士就出来了。这些人肯定是中等收入群体,你到香港各种专业团体太多了,五花八门的。还有畅通向上流动的渠道,现在这种絮叨向上通道越来越窄,现在不是看你读书读得好不好,而是老爹老妈的水平,这个社会就麻烦了。 如果社会都这样的话,社会还会进步吗。 更多的人拥有财产刑收入,有股息、有红利和利息,农民有土地收益,也有资本市场的收益,怎么样有财产性的收入,光靠工资怎么成中等收入者,不可能的。让更多人拥有财产。 转型的根本动力还是改革,改变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这种体制政府主导的色彩是很重的,怎么样转向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富有竞争性的市场竞争模式,当前改革的呼声在提高,因为这些年感到改革都是修修补补、技术性碎片化的,有人说是90年代改革的老本,改革最重要的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把资源更多让市场配置,改革的空间才会出来,政府都干住了,改革空间是出不来的,加快转型也势在必行。为什么?不转的话成本会越来越高,代价会越来越大,发展的空间会越来越小,路子越走越窄,都是必须转的。转型关系到现代化关系全局的。改革开放30年,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二是从人口大国变成经济大国,今后还要解决两个问题,中等收入国家变成高等收入国家,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我们必须转,不转的话,还会遇到一个槛就是中等收入陷井,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没有迈出去。中等收入陷井是什么意思呢?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由低速迈入中等收入的发展路径,过去30年这套模式不能重复,但是又很难摆脱,这套模式就是我们这些人搞出来的,你都习惯了,路径依赖。 换一个方式活,哪那么简单,我都这样活了大半被子了,改一个方式改不过来,这叫路径依赖,专访时就难在这个地方。 世界上那么多国家迈不过去,蓝线是日本,这条线是韩国,迈过去了,这些都是没有迈过去的,人均GDP不动了,一万美元一下就不动了,怎么迈过去,我们现在五千美元了,我们能否迈过去,具体我就不说了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路在何方?我们要看一下国际的潮流,国际的潮流是什么潮流呢?第一制造的服务化。工业经济项服务经济的转型,表现为制造服务化,GE、摩托罗拉和西门子,服务的比重都在提高,华为制造员工只占企业10%,40%研发,40%做营销,10%是管理,90%的人都不在制造环节,你说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说是制造业90%不在制造环境,你说服务业又生产的是工业品,这就是制造服务化。只有这样的企业形态才是有生命力的和竞争力的。为什么可以制造服务化,ICT技术的发展其关键。 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高端化,发达国家制造业产值在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但在全球制造业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不是转出来了吗?但是高端环节留住了,附加值最高的区段比如诺基亚,全球员工有二十多万,但是在芬兰只有两万多,大部分都转出去了,但是最核心最高端的这一块留下来了,所以价值比重似乎并没有那么大。 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循环模式也是国际潮流,低碳技术,绿色技术,越低碳越有竞争力,比如欧洲要收碳关税,以欧洲为标准,高于碳排放标准就定税,不绿色怎么有竞争力呢?打压后发展国家,正火打压中国。 生产工序和价值链分工深化,什么叫生产供需的分工呢,产品兼分工,生产这个产品,他生产那个产品,现在深入到产品内部,生产工序的分分工,每一道生产工序配置到成本最低的区位上,然后用网络连起来,叫网络型生产模式,因为物流成本大大下降了,交易成本大大下降了,生产供需的分工,或者产品类分工,价值链分工的形态,这也是国际的潮流。 人力资本贡献明显加大。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不看固定资本,而看人力资本。所以要识别一个企业我觉得很简单的,看人力资本存量,不要看固定资本存量,固定资本存量不说明问题。你到英特尔看,大家也许去过英特尔,有多少固定资本,弄一杯咖啡翘着二郎腿弄计算机,靠人力资本投入,但是附加值跟我们不同。 外包。全球外包业发展非常快,服务贸易服务外包,正是因为有外包才有贸易,都包出去了。比如为什么有ICT技术的发展,叫模块化,插上去就行了,都是搞成模块的,日本出口给中国的复印机,佳能和出口给欧洲的复印机价格差好多,为什么呢?出口给欧洲的复印机插了一个模块,插了这一块以后功能强大很多,这个模块很贵,但是为什么不在中国插一块呢,中国喜欢低价格,太贵就不要了,都是模块式的,不断地差就行了,每一个模块都可以外包出去,前台和后台金融街是前台,但是后台都是可以外包出去的,那么贵的地租谁愿意在那么搞,信用卡服务、客服服务出去,大客户过年过节发一个贺年卡送一点小礼品,如果企业做这种事多费劲啊,专门外包出去了,客服管理管得很细,正是因为外包才可以专业化,要是开会有会议公司,要接人有车公司,你到香港什么都有公司,不要企业自己做的,接人的服务比自己接还做得好。因为专门干这个,每个环节都弄得很细,一直把你送到房间,你觉得很温暖。国外什么服务都有专业化的公司,这样就全部外包出去了。 国际经济结构赋予产业结构调整新的内涵,什么内涵?不在于产业间比例关系的调整,而在于提升价值链。调整转型了,生产这个产品生产那个产品,关键是价值链的提升。现在产业是什么样的特征呢?产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制造企业还是服务企业,制造的服务化,服务的知识化,制造和服务没边界,制造业越来越离不开服务,因为服务业越来越多为制造服务,制造和服务是什么样的边界,这就是现代产业的特征,边界模糊化。中国制造怎么提升附加值,有人以前说,中国制造要转向中国创造,我觉得更容易做,对中国人来说,就是跟中国服务结合起来,有更多的企业做生产性服务,把中国服务品牌打出来,中国制造,全世界有名了,中国的制造铺天盖地,给别人第一个概念,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是什么样的区别,中国制造便宜,反过来质量不怎么样,你也是这样想的,你肯定也是这样想的,你到国外去买中国的东西,第一个想到便宜,但是质量不怎么样,贴德国的,什么东西贴德国的牌,价格翻五倍,这就是差别,中国制造是有名的,中国制造怎么改变形象?一定要有很多的中国服务提升价值链,要有一批专业服务提供,跟中国制造结合起来才能提升价值,外观设计,我专门有设计公司给你做产品的外观设计,很多服务环节帮助你提升价值链,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哪些环节呢,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品牌、技术服务等,而这些环节我们几乎都没有,因为你是加工贸易,你做产品就行了,这些链条,哪个链条都比制造更挣钱,哪个环节比制造更挣钱,所以你只要抓住一个环节,我就可以上一个台阶,你有本事的话,不信你试试看,比如供应链管理,什么是供应链管理搞不清楚,供应链管理谁最先做的,也是中国企业香港利丰集团,原来是做贸易的,是百年老店的贸易商,为什么能搞供应链管理,长期做贸易,知道每一个生产商的特长,他是非常熟的,因为做贸易需要买什么货,进什么货,对每个企业的生产特点非常清楚,有了这个东西易货,就开始做供应链。假如说你给我订计算机,可以啊,你要什么样的计算机,我给设计公司给您设计,外观比较独特的,设计出来若干种选一个,不满意再调整,再给你设计出来,个性化定制,您满意了。我知道鼠标哪个厂家最好,成本最低,我就委托这个鼠标厂,我要定一万个鼠标,你说30美元一个,太贵了,15美元,因为现在市场是过剩的,谈判的地位在哪一方,在需求方。不干我再找人,干吧。每个环节都很熟,把线路板、路标、显示屏都可以找到最便宜,质量最好的生产商,找一个总装商装起来,给订货方,整个环节都不是他的企业,从零部件到总装都不是他的企业,但是把供应每个环节都整合起来,这就是资源整合,然后供给订货方。 你知道他挣多少钱,你不知道,因为他跟你一对一的谈判,最后挣大头肯定是他,你怎么知道他挣多少钱呢,你不知道,我是供应链的管理,这就叫供应链管理。有些企业就专门做这种供应链管理。我不要有工厂,有工厂干吗,现在有的是生产能力,这也是一种价值链。 产业转移升级,金融危机后面临哪些矛盾呢?制造业比重太大,服务业发展太落后,制造业内部加快组装比重太大,决定市场地位的生产性服务环节比重太小,以高技术名义出口,基本上在低端,比如iPhone、Ipad都是中国生产的,美国生产过iPhone吗?从来没有,奥巴马说,乔布斯弄到美国生产,乔布斯说No,他说不可能的,iPhone从来没有在美国生产过,Ipad从来没有在美国生产过,中国出口高技术产品,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很快,那叫高技术组装业,不是制造业把别人的零部件组装在一起就叫高技术产业出口,你就收一点加工费,跟你没关系,委托你组装,为什么叫组装呢?因为零地价,三减两免半,市委书记要请我吃饭,为什么?你还敲锣打鼓,我当然来了,美国人还老要罢工和涨工资,你这儿多好啊,不用涨工资,没工会闹,我当然愿意到你这儿来了,美国工会意见很大,跟资本家没法谈了,中国工人多少钱?不涨工资,罢工,罢工吧,我搬中国去了,你还罢工呢? 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是什么呢?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以价格竞争为主;向以非价格竞争为主转变,非价格竞争是什么呢?质量、技术、标准、售后服务,这种都是非价格竞争,由高投入高排放向高效益低排放转变。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注重比例关系的调整向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什么关键环节:研发、设计、标准、营销网络、供应链管理、品牌、基础服务,由物质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由成本经营转向技术质量、品牌服务竞争。 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突破关键环节,提升价值链,强化研发设计,推进自主创新,强化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培育。就具体领域来说,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怎么样加快发展新型的产业领域,因为西方国家再工业化,我们怎么样加快新兴产业,美国再工业化不是恢复传统的产业,要培育新型的部门,当然也包括传统产业的回归,比如美国企业,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交易成本比较高,有些已经回迁了,有这种趋势,最主要还是新型领域的培育,我们怎么样培育一些新型的领域,这是我们未来的任务。 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促进制造的服务化和服务的知识化,因为我们以前为什么?生产型服务需求外溢,企业实际上是分成的,计算机领导厂商IBM、英特尔、戴尔、惠普、索尼、东芝,下面是合同制造商,比如纬创立、新美亚,再转包给低端专业产品的供应商,他再外包和转包,最高一层附加值最高。 第三个就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有三大板块,一个就是重化工怎么办,我们说要调整,钢铁、冶金、石化,重化工,优化重组。很大一块劳动密集型产业,要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向劳动、知识、技能相结合的转化,光劳动是不行的,劳动密集、知识密集、技能的密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有些高技术领域也是劳动密集,但是它的含量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达不到这一步,我们怎么把三种东西结合起来呢?还有一块就是高技术组装业,怎么样向自主的研发技术转变。要建立全球的生产网络,中国企业已经到这一天了,我们要打破市场的壁垒,必须走出去,要打破对外部资源的过度依赖也必须走出去,所以我们要建立全球的生产运营体系,这对中国企业是更大的考验,就是我们行不行?很多企业走出去打得头破血流,TCL开始并购欧洲汤普森,走了很多的弯路,走出去不是那么容易的,缺乏国际化的人才,折腾十多年慢慢适应了,慢慢稳住了,付了很多的学费,不交学费,一步学成气候,门都没有,但是又不得不走这一步。 我今天就讲这些内容,讲长了大家也疲劳了,因为具体的内容,你们比我更清楚,你们在生产一线,我只能讲一些面上的东西,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 主持人: 同志们,刚才王一鸣院长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升级这个专题给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王院长围绕为什么要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挑战和主要任务以及加快产业升级路在何方,深刻地阐述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重要性具有深远意义,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对王院长的生动精彩报告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201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按预定的日程,已经全部完成,这次全国企业家活动日在重庆举办,得到了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政协以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各地企联和广大企业家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值此让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向重庆市各级领导、向各地企联、向广大企业家和企业代表表示诚挚的、衷心的感谢! 2012年中国企业家年会暨两江论坛到此圆满结束,祝各位企业家、各位代表旅途愉快,一路平安,谢谢! (文稿来自速录,未经审校) |
|